博碩士論文 8742101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3.147.104.222
姓名 林美菁(Mei-Chi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利用融入參考點之資料包絡分析模式評估共同基金之相對投資績效
相關論文
★ 從生態共生觀點發展組織合作模式★ 影響產業垂直分工因素之探討
★ 發展台籍專業管家的人力派遣模式★ 影響軍事機關審計品質之關鍵性因素及其相對效率衡量
★ 台灣光碟片設備供應商競爭策略分析★ 國防科技研發機構組織向心力之研究
★ 衡量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之相對經營績效★ 衡量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生產單位之營運績效
★ 商業銀行營運型態與組織調整對分行營運效率的影響★ 發展行動條碼為基礎的隨傳隨用視訊平台之應用
★ 飛機引擎定子零件維修之訂價調整方式★ 國際化、創新活動與公司績效:台灣上市公司董事會結構論析
★ 探討網際網路事件達成關鍵多數之影響因素★ 生態循環農業產銷策略個案研究
★ 探討以政策規範高耗能產業參與再生能源開發之綜效-以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為例★ 適地性服務(LBS)之顧客體驗整合性設計—以中華電信行動導遊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首先就投資人之投資組合的觀點,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模式將共同基金之投資報酬率(μ)與風險(1/σ)合併成單一相對績效指標評估基金之投資效率。研究中納入個別績優股票做為參考點並考慮持有期間變動的比較。其次,從基金經理人與投信公司操作的角度,探討影響共同基金相對績效之因素。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
一、比較不同持有期間下,具有相對投資效率的共同基金集合。
二、風險最低的基金,不論是否加入績優個別股票進行評估,都屬於具有相對投資效率的集合。
三、在各個持有期間長度評估模式中,風險權重均大於報酬率權重。此外,隨著持有共同基金的時間增長,在資料包絡分析模式下風險的權重會變大而投資報酬率權重則愈趨變小。
四、不同持有期間模式評估結果,基金成立時間長短其相對投資績效並無顯著差異。
五、在基金長期持有的考量下,不同投信公司的投資績效有顯著差異。同時,基金類型的不同其投資績效亦有顯著差異。此外,電子類股持股比例變動將影響基金之相對投資績效。
六、各個基金之相對投資績效排名在持有時序上具有顯著相關。
關鍵字(中) ★ 共同基金
★ 資料包絡分析
★ 相對投資效率
★ 投資組合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組織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基金績效評估6
第二節 資料包絡分析(DEA)績效評估模式13
第三節 資料包絡分析方法評估共同基金績效之實証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2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樣本25
第三節 研究變數操作型定義28
第四節 研究假設37
第五節 研究方法41
第四章研究結果44
第一節 原始資料之描述44
第二節 共同基金之績效47
第三節 績效評估結果59
第四節 DEA模式下基金之相對權重61
第五節 基金特性65
第六節 基金績效之持續性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4
第一節 研究結論74
第二節 建議76
參考文獻79
參考文獻 1.范昌華,台灣共同基金績效評估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宄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2.張志宏,台灣共同基金投資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3.陳暐中,共同基金技術效率評估,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4.譚志忠,DEA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於台灣地區股票型共同基金績效評估適用性之實證研究,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5.吳世勛與古永嘉,以DEA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營效率,管理與系統第二卷笫二期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pp.145-165
6.李延春,醫院經營績效之評估與資料包絡分析法權數設限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7.賴蓉禾,共同基金績效評估暨封閉型基金投資策略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
8.楊景評,影響共同基金規模之因素─以台灣市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9.貢培萱,影響共同基金規模之因素─以台灣市場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10.王琮瑜,共同基金的類型、規模與其操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11.潘建宏,國內共同基金的結構、績效與行為之成因初探,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11.潘建宏,國內共同基金的結構、績效與行為之成因初探,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1.Adolphson, D.L., Cornia, G.C., Walters, L.C., (1991),”A unified framework for classifying DEA models”, Operational Research’90, pp647-657
2.Andersen, P., and Petersen, N.C. , (1993),”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39,pp.1261-1264,
3.Banker, R.D., Charnes, A., and Cooper, W.W.,(1984),”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Sept.,pp1078-1092
4.Carlson, R.S., (1970)"Aggregat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1948-1967",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rch, pp1-31.
5.Charnes, A., Cooper, W. W., Lewin, A. Y., Seiford, L. M.(1994),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6.Charnes, A., Cooper, W.W., Rhodes, E., (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pp429-443
6.Charnes, A., Cooper, W.W., Rhodes, E., (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pp429-443
8.Grinblatt, M., and Titman, S., (1993)”Performance Measurement without Benchmarks: An Examination of Mutual Fund Returns”, Journal of Business, 66,pp47-68
9.Markowitz, H..M.,(1952)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March, pp77-91
10.Lovell, C.A.K., and Pastor, J.T. (1999),”Radial DEA models without inputs or without outpu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8,pp.46-51
11.Jensen, M. (1968),”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in the Period 1945-1964”, Journal of Finance, 23,pp389-416
12.Norman,M. and Stoker, B.,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12.Norman,M. and Stoker, B.,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14.McMullen, P.R., Strong, R.A,(1998),”Selection of Mutual fund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udies,4,pp1-12
15.Prather, L.J. (1998)”The Hazard of Selection Mutual Fund Based on Return”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U&ChFC,March,pp.72-76
16.Sharpe, W, (1966),”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34, pp119-138
17.Thompson, R.G., and Singleton,Jr., F.D., Thrall, R.M., Smith, B.A., (1986),”Comparative site evaluation for locating a high-energy physics lab in Texas”, Interfaces, 16,pp35-49
18.Treynor, J. L., and Mazuy, K. K., (1966),”Can Mutual Fund Outguess the Marke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131-136
19.Treynor, J.L., (1965)” How to Rate Management Investment Fun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3,pp63-75
指導教授 張東生(Dong-Shang Chang) 審核日期 2000-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