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7203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3.21.230.135
姓名 徐巧昀(Chiao-Yu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民眾觀賞客家電視台節目觀感之實證研究
(Viewers Watch Hakka Television Programs On The Percep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客家電視台開播至今六年,歷經三次管理更迭,目前隸屬公廣集團,逐步走向非營利全民電視頻道。目前有多項節目內容被政府與民間媒體監督機構推薦為「優良節目」,然而客家電視台節目始終無法佔有固定比例的收視群眾,且難以吸納廣泛年齡層的固定觀眾。故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方法,以「節目內容品質傳遞」、「節目內容影響程度」、「電視台公共經營」三大構面作為實證調查的分析主軸。本研究對象以觀賞過客家電視台節目之觀眾為問卷發放對象,從問卷的分析整理中,瞭解民眾觀賞客家電視頻道之現況:包含觀看頻率、喜好類型、2008年印象最深刻之節目、客家電視台之訊息敏感度和主動觀看意願調查、以及心目中認為理想的優質客家節目應具備哪些元素與觀眾建議。
研究發現多數人肯定其節目品質,但是在創意和娛樂性不足,且忠實觀賞群眾仍以中老年人為主,而因為單一節目台的播出方式,導致客家節目不易於其他台曝光,逐漸失去接觸多元群眾的功能,產生族群間的隔離現象。本研究可作為客家電視節目製作參考,並且透過融合民眾期待與真實現況的表達,期能使客家電視台的節目日益精進,成為質量兼備的優良頻道。
摘要(英) Hakka TV has launched six years, through three management changes, the Group is currently under the TBS(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gradually move toward public non-profit TV channel.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grams by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media monitoring bodies recommended as " high-quality program", but the Hakka TV programs has never been able to occupy a fixed proportion of the viewing mass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bsorb a wide range of fixed ages audi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Prob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the quality of program content delivery", "the impact of program content", "public television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three dimensions as the mai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The main issued target audience in the study have watched Hakka TV before, and colla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we can understand the Hakka people watch TV channel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cluding views of frequency, preference types, the most impressive in 2008 with the program, Hakka TV’’s message sensitivity and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watch the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he audience minds of the ideal high-quality Hakka programs need what elements should be proposed.
The study found the majority of people certainly the quality of its programs, but lack of creativity and entertainment, and faithfully watch mainly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still. Because of one single broadcast station approach, Hakka program is not easy in the other exposure. So it can’t contact with the masses of multi-functional gradually, resulting in segregat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This study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the Hakka TV programs. According the integration of audience look forward to Hakka TV achieves better and better, and become the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xcellent channels.
關鍵字(中) ★ 公廣集團
★ 客家節目
★ 優質節目
★ 客家電視台
關鍵字(英) ★ 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
★ Hakka programs
★ high-quality programs
★ Hakka TV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7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客家電視台運行概況與使命 ..................................................... 17
第二節 客家電視台節目製作 ................................................................. 22
第三節 客家電視台優質節目析探 ......................................................... 28
第四節 客家電視媒體傳播相關文獻檢閱 .............................................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取樣 ......................................................................... 47
第三節 調查問卷 ..................................................................................... 4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9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 61
第一節 樣本人口統變項與觀賞意願現況分析 ..................................... 61
第二節 民眾觀賞客家電視台節目在意觀點與人口屬性交叉關連性 71
第三節 受訪者觀賞客家電視台現況與人口統計資料之卡方獨立性檢定………………………… .......................................................................... 93
第四節 受訪者與客家電視台三構陎評量觀感分析 ........................... 105
第五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受訪者滿意度檢驗分析 ...............................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36
參考文獻 ........................................................................................................... 139
附錄一 問卷 ..................................................................................................... 143
附錄二 公廣集團價值衡量指標 ................................................................... 146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美璇(2007)。從韓國影視產業論客家電視台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王姿晴(2007)。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公廣集團 (2007)。九十六上半年度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結果。台北市:公廣集團。
吳翠珍(2000)。媒體、社會與教育。社教雙月刊,3,25-27。
吳翠珍(2003)。什麼是兒童傳播人權。人本教育札記,4,24-27。
任啟桂(2004)。從公共價值觀點探究高雄市公民社會意識形成中報紙媒體之角色與功能。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信漢(2007)。客家電視台族群政治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筱峰(1978)。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出版社
林育賢(2001)。打開神秘的潘朵拉盒子─解析國內電視不良節目內容及其影響。載於張宏源(主編),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231-252 頁)。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林亨彥(2003)。客家意象之形塑:台灣客家廣播的文化再現。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
林佩君(2004)。台灣地區客家廣播電台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周雅雯(2006)。台灣客語政策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客家電視台(2007)。客家電視台年度報告。台北市:公廣集團。
施正峰(2004)。台灣客家族群與社會。論文發表於台灣歷史學會台灣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范光描(2003)。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以台灣人權促進會電子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振乾(2002)。客家事務行政體系之建構。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
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佳鈴(2006)。台灣客家電視媒體發展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月針(2003)。媒體與文化之對話:析論客家電視台未來發展方向。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清河(2004)。科技、政治與弱勢傳播:以臺灣原住民族之廣電媒體近用為例。台灣民主季刊,14,109-138。
陳雪雲(1991)。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致遠(1994)。客語電視節目的現況與改進。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
張淑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梁榮茂(1993)。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從客族內質反省客家未來。載於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台灣客家人新論(43-49)。台北:臺原出版。
彭欽清 (2002)。 台灣客家社團之發展。 於徐正光等著,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117-184。 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曹琬凌、彭玉賢、林珍瑋(2008)。公共廣電問責體系初探:以台灣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指標建構為例。新聞學研究,96,129-186。
黃文珊(2004)。應用隱喻抽取技術挖掘品牌行銷創意:以客家電視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台北市:揚智。
黃葳威(1998)。弱勢社群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回饋:以原住民為例。政大新聞論壇,5,137-166。
蕭新煌(1989)。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自主性與資源分配。載於蕭新煌等(主編),壟斷與剝削:民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前衛;台灣研究基金會。
蕭新煌、黃世明。(2001)。戰後至今台灣客家族群政治力的發展變遷。於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219-413。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關尚仁。(2002)。多元化環境下的客家廣播傳播政策。論文發表於行政院。
鍾肇政。(1991)。我們不是隱形人。中國時報。
薛雲峰(2000)。電視傳播與族群語言的傳承:以公共電視台之客家節目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網站部份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08年9月10日。擷取自http://www.mediawatch.org.tw/ modules/news/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3)。記錄變動中的台灣解放前衛與前衛解放之間的擺盪。2008年9月7,擷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2/new/apl/7/life/art-1.htm
行政院新聞局網站(2004)。廣電白皮書。2008年9月8日,擷取自http://www.gio.gov.tw/ct.asp
客家電視台網站。2008年9月3日。擷取自http://www.pts.org.tw/hakka/
客委會網站(2008)。全國調查人口研究。檢索日期:2009年6月2日,http://www.hakka.gov.tw/public/Attachment/
922415151571.pdf
國史館資料庫(2008)。報禁與黨禁解除。2008年9月2日,擷取自http://www.drnh.gov.tw/www/page/B/page-B-02_a_04.htm
参、英文部分
Aidman, A. (1997). Television Violence: Content,context,and Consquences. ERIC Digest.
Croteau, D. & Hoynes, W. (2001). The Business of Media: Corporate Media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California: Pine Forge Press.
Henry (1999). The Racialization of Crime in Toronto’s Print Media, A Research Project. Toronto:School of Journalism, Ryerso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Lasswell, H.(1948).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Lyman Bryson .
Mishler, E. G.(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Bridge, MA: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Murdock, G. (1992). Citizens, consumers and public culture. In Skovmand, M, & Schroder, K. (Eds.). Media Cultures: Reappraising Transnational Media. London, Routledge.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09-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