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56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18.223.160.61
姓名 黃莉婷(Huang Li-T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探討─以龍潭花生糖為例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花生糖為主題,採質性研究及深度訪談法,進入桃園市龍潭區為田野範圍,以花生糖業者、地方耆老、文史工作者及政府部門為對象,訪談13名人員。藉以探討龍潭花生糖產業興起背景及與客家的連結性,研究中並以Michael Porter鑽石模型理論,探討產業現況及競爭力。研究發現,龍潭花生糖產業的興起,與世居於龍潭竹窩子客籍溫氏兩兄弟及其家族二代有緊密關連性。
1960~1980年代,龍潭花生糖產業鑲嵌於龍潭軍事人文背景中,並從凌雲崗靶場萌芽發跡。第一代溫朝宏先生(弟)早期以手作花生糖為業,是家族接觸花生糖產業的先行者,開啟家族及客庄產業之鑰;第一代溫朝鎮先生(兄)結合行銷通路並帶領家族成立龍潭第一家花生軟糖店鋪,開啟了家族及客庄產業之門;1990~2000年代,第二代溫氏業者以「香Q不黏牙」花生軟糖為產品特色亮點,透過行銷,打響「龍潭名產」名號;隨著2001年後,國家環境變遷,花生糖產業同時遭遇衝擊及面臨轉型升級的考驗,現今,產業結構中呈現兩極化的發展趨勢,地方產業仍待轉型。
研究建議:企業方面,建議業者注入外部人才及連結外部或政府資源協助轉型,持續研發相關屬性產品及開發文創紀念商品等。政府方面,建議政府整合跨局處資源,橫向連結並行銷客庄產業;成立專業扶植團隊協助客庄產業發展,並結合節慶、民俗活動及觀光景點,整體行銷客庄產業及伴手禮。建議後續研究者,以龍潭百年「德記油坊」為後續研究主題;或探討早期花生軟糖技術來源及與客家的連結性。
摘要(英) This study centers on peanut candy and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the field study at the Longtan District of Taoyuan City, the 13 interviewees include the peanut candy dealers, local elders, cultural workers, and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sector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rising background of the Longtan peanut candy industry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Hakka, the study has a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in terms of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Theory.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rising of the Longtan peanut candy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wo Hakka Wen brothers, whose family has lived at Zhu Wo Zi, Longtan, for generations, as well as the two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 the Longtan peanut candy industry was inlaid in the military and humanistic background of Longtan and started from Lingyungang Shooting Range. The first generation Mr. Wen Chao-hong (younger brother) made a living by making peanut candy in the early days. He was the pioneer of the family in the peanut candy industry and turned the key for the family and the Hakka industry. The first generation Mr. Wen Chao-zhen (elder brother) combined the marketing channel and led the family to establish the first peanut soft candy shop at Longtan, opening the door for the family and the Hakka industry. From the 1990s to the 2000s, the second generation made “chewy, not stuck in teeth” peanut soft candy the special feature of the product. Through marketing, the brand of “Longtan specialty” gained its popularity. After 2001, as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ountry has changed, the peanut candy industry also encountered some hardship and faced the tes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has gone extremes, and the local industry is desperate for transformation.
The study has mad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enterpri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usinesses should introduce the outer talents and connect the outer or governmental resources to assis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hey shoul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products with the related attributes an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souvenirs. As for the govern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grate the cross-sector resources, make lateral ties to market the Hakka industry,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team to assist the Hakk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the festivals, folk activities, and tourist attractions to have an overall marketing on the Hakka industry and souvenirs. The study further advise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ers make “De Ji Oil Shop” the further research topic or have a discussion on the skill origin of the peanut soft candy in the early days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Hakka culture.
關鍵字(中) ★ 花生糖
★ 龍潭
★ 鑽石理論
★ 地方特色產業
★ 伴手禮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地方特色產業 7
第二節 鑽石理論觀點 21
第三章 龍潭花生糖產業發展歷程 31
第一節 龍潭區及臺灣花生產地概述 31
第二節 花生糖與龍潭溫氏家族 41
第三節 花生糖變為龍潭名產 57
第四節 花生糖產業發展中所遇的衝擊 71
第四章 鑽石理論觀點下的龍潭花生糖產業 77
第一節 生產與需求條件 77
第二節 相關支援產業的表現 88
第三節 企業結構/策略與同業競爭 96
第四節 政府與機會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2
附錄 158
附錄一、訪談大綱 158
附錄二、我國近十年落花生種植區域及種植面積 16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工業技術研究(2003)。傳承地方產業、蛻變地方產業。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出版,未出版。
甘浡睿(2011)。地方特產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國內某花生軟糖食品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方金寶(2006)。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俐容(2012)。台灣客家族群文化政策。臺北市:智勝文化。
朱乃迪(2008)。影響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白河鎮蓮花產業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朱延智(2010)。品牌管理。臺北市:五南。
郭乃文、楊岱容議(譯)(2005)。觀光與環境(Andrew Holden原著)。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余基吉、楊菁菁(2009)。府城伴手禮。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5(4),34-36。
吳志揚(2013)。好客之都:桃園客庄盡好食。桃園縣龍潭鄉: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市:臉譜出版。
吳盈瑩(2009)。以鑽石理論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群聚的關鍵因素。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力庸編纂(2010)。新修桃園縣志【經濟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李慧珍(2008)。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西螺鎮醬油產業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錦宏(2015)。客家特色產業之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炯廷(2013)。節慶活動促進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苗栗公館紅棗文化節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市。
邱誌勇(2011)。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政策概觀。載於李天鐸編著,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31-56)。臺北市:遠流。
施振榮編著(2007)。品牌經營與管理。臺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
洪文忠(2006)。以地方特色產業作為地域振興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鳳珍(2014)。龍潭地區茶產業變遷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范惟翔(2005)。行銷管理:策略、個案與應用。臺北市:揚智文化。
范華香(2013)。客家擂茶文化產業競爭優勢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徐秀枝(2006)。鳳林鎮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客家美食與竹炭產業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台灣手工業,55,10-15。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4)。商業服務業競爭力系列叢書:零售業與餐飲業人才專業認證之發展與應用。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出版。臺北市:五南文化。
張世忠(2011)。以國家競爭優勢模式探討魚池鄉紅茶產業。國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維安、謝世忠主編(2004)。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立文編纂(2010)。新修桃園縣志【開闢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陳昊(2013)。文化創意園區之群聚要素與互動機制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厚源(2005)。我家鄉桃園縣(修訂版)。桃園縣: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學會。
黃筱雯(2011)。德記油坊老店開拓網路新商機。今周刊,734,108-109。
黃慧文(2007)。我國地方特色產業之推動與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0(10),92-97。
黃靜慧(2007)。地方特色產業的形成及發展─以新竹進益摃丸文化館為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溫光秀重修(2010)。太原堂祖譜-十五世來台祖昌萬公派下世系。未出版,龍潭竹窩子。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5)。2005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3)。2013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
葉益青(2006)。地方特產的定義及分類。載於陳彥仲、葉益青、羅秀華著,臺灣的地方特產(8-11)。臺北縣:遠足文化。
葉發海發行(2014)。龍潭鄉志上卷。桃園縣龍潭鄉:桃園縣龍潭鄉公所。
潘江東(2009)。臺灣伴手禮的習俗及未來發展。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5(4),4-10。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朝陽編纂(2010)。新修桃園縣志【地理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鄧閔文(2010)。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賴守誠(2008)。客家地方食物特產、文化經濟與地方發展:以美濃粄條與新埔柿餅為例。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
賴杉桂(2007)。在地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31(5),39-50。
賴美雲(2008)。以Porter鑽石模型理論探討台東舊鐵道路廊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艾潔編纂(2010)。新修桃園縣志【社會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簡郁芳(2012)。臺灣茶文化觀光發展潛力評估之研究。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募旋(2007)。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研究─以白河鎮蓮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蘇成田(2006)。跟著地方特產 品為臺灣。載於陳彥仲、葉益青、羅秀華著,臺灣的地方特產。臺北縣:遠足文化。
蘇瑞蓮(2005)。苗栗縣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分析。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二、英文部分
Louis W.Stern,Adel I. El-Ansary,Anne T.Coughlan(1996)“Marketing Channels,5th”.New York:Prentice Hall.
Michael E.Porter(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Free Press.
Tregear,A.(2001).What is a ‘typical local food’?An examination of Territoral identity in foods based on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in the agrifood and rural sectors,Centre for Rural Economy Working Parper Series Working Paper,58:1-31.
三、網路資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地方特色網/知識管理/輔導案例。資料來源:http://www.otop.tw/knowledge/storypage4.php?k=global01,檢索日期:2014/2/15。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地方特色網/知識管理/輔導案例。資料來源:http://www.otop.tw/knowledge/storypage4.php?k=global02,檢索日期:2014/2/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落花生種植面及總產量。資料來源: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x?CatID=2,檢索日期:2015/8/1。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政策白皮書。資料來源: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wpage/chp1/1_2.2.htm,檢索日期:2016/6/30。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地方產業發展基金補助要點。資料來源: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8111&ctNode=672&mp=1,檢索日期:2015/3/1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地方特色網。資料來源:http://www.otop.tw/spec/Main.php?type=01&city=H,檢索日期:2015/3/12。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特色商品通路標章授權使用作業要點。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7062&ctNode=2125&mp=2013,檢索日期:2015/3/12。
維基百科。桃園市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5%9C%92%E5%B8%82,檢索日期:2016/7/22。
桃園市龍潭區公所。龍潭區的臺地分布。資料來源:
http://www.longtan.tycg.gov.tw/home.jsp?id=10&parentpath=0,1,7,檢閱日期:2016/6/2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落花生種植面及總產量統計。資料來源: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x?CatID=2,檢索日期:2015/8/1。
石門水庫全球資訊網。石門水庫風景區觀光地圖。資料來源:http://www.wranb.gov.tw/ct.asp?xItem=1176&ctNode=755&mp=4,檢索日期:2015/3/5。
小人國。交通導覽。資料來源:http://www.woc.com.tw/web/images/05traffic/map_b.jpg,檢索日期:2015/3/5。
中華民國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國道北部區域路網及設施位置。資料來源:http://www.freeway.gov.tw/way_net.aspx?cnid=476,檢索日期:2015/2/2。
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特色商品標章。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6746&ctNode=2120&mp=2013,檢索日期:2015/3/12。
台灣客家等路大街。客委會認證特色商品。資料來源:http://www.hakkamall.org.tw/jpp/html/gb/2/index.php?name=goods&pti=11&topic_item=52&item=1585,檢索日期:2015/3/12。

桃園客家美食FB。桃園客家美食識別標誌。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A1%83%E5%9C%92%E5%AE%A2%E5%AE%B6%E7%BE%8E%E9%A3%9F/316003915203010,檢索日期:2015/3/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落花生種植區域及種植面積統計。資料來源: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x?CatID=2,檢索日期:2015/8/1。
指導教授 周錦宏、張翰璧 審核日期 2016-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