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75702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9 、訪客IP:13.58.247.31
姓名 洪仁銘(Houng jen m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伯公文化研究:以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為例無
相關論文
★ 家族記憶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伯公,原來是民間對自然的崇拜信仰,而在華人社會中,總是喜歡將神明予以人格化進而神格化,而加以傳說讚揚。
民間對土地公的信仰,人數最多,而且民間對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而逐漸改變,土地神也不僅是耕種的農人祭拜的神,由於祂能保佑人致富,而轉化為財神,也受到各行各業的敬仰、成為現代社會各階層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
祭祀圈的定義包含了區域、信眾、神祉、信仰,等四大要素所組成的,在這共同因素之下,所形成的社會及宗教活動力量,謂之祭祀圈。而信仰圈除了涵蓋祭祀圈組成因素外,其影響力超過鄉鎮區域範圍,信眾居住範圍也跨越縣市範圍。
南山福德宮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36年),距今已約有兩百八十多年的歷史,面積約有七十餘公頃,當時以石板三塊供奉福德正神,經過多次的整建擴展,現在已發展成宮廟组織,並為24小時開放膜拜,信眾人數及區域遍及全台。
社會的組成結構變遷,人們對宗教信仰,有選擇與自主性且多樣化,土地廟雖然分佈最廣,信眾人數最為普及,然而時代的演進與變遷過程中,土地公信仰也隨之變化,但是其對教化社會勸人為善的宗旨,守護鄉土護佑生靈之心是不變的。
摘要(英) Bogong was originally a folk worship of nature. In Chinese society, people tend to idolize and apotheosize the Almighty, and further folks give praise to God. A large of the population believe in Tudigong (土地公 ”Lord of the Soil and the Ground”) or Tudishen (土地神 ”God of the Soil and the Ground”). As time goes by, Tudishen is a tutelary deity of a locality and the human communities who inhabit it in Chinese folk religion; on top of that, Tudishen has become a god of wealth admired by all walks of life in modern society.

The definition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consists of four major elements: region, believer, san zi, and faith. Under such common factors, the so-called sacrificial circle is formed with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the belief circle has more influence that could far surpass the township area, and furthermore the living area of the believers would reach out the scope of the county.

Nanshan Fude Temple was founded in the Twenty Years of Qing Dynasty Emperor Qianlong (1736). Until now it has been 280 years. With an area of about 70 hectares, at that time three pieces of slate were used to worship the local Earth God, known affectionately as Tudigong. Though many times of 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Fude Temple has now developed into a temple group, and it is open 24 hours a day that folks can worship anytime; the faith power has been penetrated the whole country.

With the shift of the composition of society, people have autonomous and diversified choices of religious belief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believers, the Tudigong temple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As time goes by, the belief in Tudigong has the evoled; however, it never change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e good and guard the soul and keep pure mind.
關鍵字(中) ★ 土地公
★ 伯公
★ 南山福德宮
★ 伯公信仰
★ 烘爐地土地公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致謝詞 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文獻回顧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伯公信仰之探討
第一節 伯公的名稱 11
第二節 客家人與伯公信仰 13
第三節 土地公祭祀禮俗 18
第四節 閩客伯公差異 23
  第五節 伯公廟對聯文化 28
第三章 祭祀圈
  第一節 祭祀圈的概念 33
  第二節 烘爐地祭祀圈 34
一、烘爐地祭祀圈的範圍 34
二、祭祀圈內的伯公祠數量及分佈 35
三、烘爐地南山伯公信仰圈 37
四、中和信仰圈伯公祠普查 38
五、土地公文化祭 50
六、祭祀圈的擴展與衰落 51

第四章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第一節 中和地名沿革 53
第二節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沿革 61
    一、福佬客 63
    二、烘爐地地名由來 64
三、環境介紹 64
四、建廟歷程 65
五、烘爐地特殊神蹟 67
六、寺廟巡禮 70
七、供奉神尊 76
八、繞境祈福 78
九、管理委員會組織與運作 79
十、文創商品 83
十一、回饋鄉里 85
十二、環保政策 86
第三節 信眾調查分析 87
一、參訪的性別 87
二、參訪的年齡 88
三、參訪的目的 88
四、參訪的職業 89
五、使用何種交通工具 89
六、到訪參拜的時間 90
第五章 結論 93
參考文獻 99
附  錄

附件一 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信眾意見調查表 103
附件二 深度訪談同意書(範例) 105
附件三 道教禮俗作業流程 106
附件四 中和地區伯公廟分佈概況 108
附件五 訪談摘要 143
附件六 深度訪談調查表 155
附件七 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信眾意見調查表 範例 166


圖  次

圖1-1 石棚式立石伯公 2
圖1-2 烘爐地早期小土地公祠 2
圖1-3 烘爐地小廟建築 2
圖1-4 南山福德宮現有規模 2
圖1-5 南山福德宮廟史館 2
圖1-6 烘爐地財神殿土地公神像 2
圖1-7 七片式石板伯公祠─正面構造圖 7
圖1-8 七片式石板伯公祠─側面構造圖 7
圖1-9 七片式石板伯公祠─屋脊構造圖 8
圖1-10 七片式石板伯公祠─現場實測圖 8
圖2-1 原石雕刻石頭伯公 16
圖2-2 石頭人形伯公 16
圖2-3 南山福德宮開基石雕伯公 16
圖2-4 現代木雕伯公神像 16
圖2-5 單立石伯公 16
圖2-6 棚式石頭伯公 16
圖2-7 三粒石棚式伯公 17
圖2-8 七片式石板小祠 17
圖2-9 小廟建築式伯公祠 17
圖2-10 現代伯公祠 17
圖2-11 牲禮--平鎮圓墩伯公祠 20
圖2-12 金紙--金萬福金紙店 20
圖2-13 香--金萬福金紙店 20
圖2-14 臘燭實拍圖 20
圖2-15 鞭炮實拍圖 20
圖2-16 籤詩--南山福德宮 20
圖3-1 南山福德宮祭祀圈四大區域 34
圖3-2 中和信仰區範圍 34
圖 3-3 中和地區伯公座落分佈圖 39
圖3-4 自大陸來台墾殖路線圖 40
圖3-5 107年中和土地公文化祭 繞境實拍 50
圖4-1 中和區行政區域圖 54
圖4-2 呂氏大祖譜─萬春公派下盛埧房 61
圖4-3 中和區南勢角呂家祖厝 62
圖4-4 中和區南勢角呂氏福地 62
圖4-5 南勢角山地形景觀 65
圖4-6 古地籍契 66
圖4-7 傳說中的火母石─南山福德宮 69
圖4-8 大型土地公像─南山福德宮 70
圖4-9 石階和欄杆─南山福德宮 71
圖4-10 山門─南山福德宮 72
圖4-11 建築特色─南山福德宮 73
圖4-12 拜殿─南山福德宮 74
圖4-13 發財金─南山福德宮 75
圖4-14 南山福德宮正殿奉祀神尊 77
圖4-15 南山福德宮後殿奉祀神尊 77
圖4-16 南山福德宮奉祀星君 77
圖4-17 南山福德宮奉祀財神 77
圖4-18 中和區南勢角 呂氏福地 82
圖4-19 中和區游氏家廟 廣平祠 83
圖4-20 南山福德宮文創商品─平安米 84
圖4-21 南山福德宮文創商品─悠遊卡 84
圖4-22 南山福德宮文創商品─發財金 84
圖4-23 南山福德宮捐贈學童營養午餐 85
圖4-24 南山福德宮捐贈南勢義消分局消防車 85
圖4-25 南山福德宮響應環保政策─禁燃金紙 86

表  次

表1-1 七片式石板伯公祠結構標示及實測尺寸表 8
表1-2 田調訪查受訪者一覽表 9
表2-1 閩客伯公差異比較─建築外觀 25
表2-2 閩客伯公差異比較─廟內擺設 26
表2-3 閩客伯公差異比較─祭祀習俗 27
表3-1 中和信仰圈伯公祠普查分析表 41
表3-2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一覽表─南勢地區 44
表3-3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一覽表─漳和地區 45
表3-4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一覽表─秀安地區 45
表3-5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一覽表─員山地區 46
表3-6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普查統計表 47
表3-7 中和區伯公祠廟齡普查分析 47
表4-1 南山福德宮管理委員會人員一覽表 79
表4-2 南山福德宮理委員會組織職掌一覽表 8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大中和土地公文化祭(力行福德宮104年農民曆)
( http://www.lxfude.org/index.html)。
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104年農民曆(http://www.hunglodei.org/)。
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107年農民曆。
王健旺,2003,《台灣的土地公》,臺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健旺,2016,《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市,桃園市立文化中心。
王欣郎,2016,《平鎮伯公采風錄》,中壢,新楊平社區大學。
石二月,2008,《拜拜:有拜有靈 會拜 更靈》,臺北,晴易文坊媒體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客家社區大學,2010,《民族節慶類》,臺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
竹東鎮鎮公所,2009,《伯公信仰與民俗節慶展示》,新竹,竹東鎮鎮公所。
雨揚居士,2008,《大家來拜拜》,臺北,臉譜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
呂芳煙,1998,《中和市志》,台北,中華綜和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
呂江銘,2011,《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新北市,石渠出版社。
呂理組,《呂氏姓恐賜大族譜》,呂姓孔賜管理委員會,桃園,盛宏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芎林鄉鄉公所,2009,《永興社區全社區伯公廟名稱典故及位置調查》,新竹,芎林公所。
何萬滄,2016,《新竹工業區伯公信仰的公廟化趨勢》,碩士論文 。
林正慧,2015,《台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臺北。
吳慶杰,2001,《竹中鄉土誌》,新竹,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吳仲一,2000,《土地公廟與板橋的開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學碩士論文。
吳俊賢,2017,《對聯文化與客家生活》臺中,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陽文化。
周志衡,2016,《土地公信仰的職能轉化研究─以新北市中永和地區為地》,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土論文。
宜蘭縣政府,2010,《客家伯公信仰特展專刊》,宜蘭 。
邱宜文,2010,《從社神到土地公以平鎮地區伯公為中心的考察》,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紀秀足,2009,《臺灣土地公信仰探究─以嘉義市土地公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客家委員會,2017,《106年度客家學術機構計劃聯合成果發表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居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卷6期,頁59-68。
姜義鎮,1995,《台灣的鄉土神明》,臺北,台原出版社 。
姜義鎮,2008,《客家民俗大觀》,新竹,財團法人新竹生活美學基金會。
姜義鎮,2008,《祭祀漫談》,新竹,財團法人新竹生活美學基金會。
徐貴榮,2010,《客家與墾殖開發信仰論輯》主編,桃園市,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主編,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徐雨村、張維安、羅烈師,2018,《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桃園市政府,2015,《桃園客家》,桃園,桃園市政府。
章祖基等著,1984,《客家舊禮俗》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
莊英章、羅烈師,2010,《客家書寫:方志展演與認同》,臺北 ,桂冠圖書公司。
崇光社大,2017,《新北市山林古道之小土地公廟調查與測量(一) 》,新北,崇光社區大學。
崇光社大,2018,《貢寮雙溪地區新北市山林古道之小土地公廟調查與測量(二) 》,新北,崇光社區大學。
黃豐榮,2008,《臺中市土地公廟》,臺中市,台中市文化局。
軼名,《福德正神金經》,不詳。
董芳苑,2010,《臺灣人的神明》,臺北,前衛出版社。
楊逢元,2018,《台灣多奇廟遊出好運道》,臺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廖倫光,徐藍萍,2008,《伯公客家民間信仰》臺北,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2009,《臺灣宗教論集》,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蕭昌銅,1960,《中和鄉志》,中和,中和鄉志編篡委員會印。
謝宗榮,2018,《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謝文賢,2002,《台中樂成宮傳統建築之美》,台中,財團法人台中樂成宮心陽。
謝賜龍,2018,《客家竹枝詞創作一百首》,新竹,台灣非物質遺產文化協會。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使語言篇》,臺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FB社團老伯公舊土地公之網頁 2018年01月04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
南山福德宮官網2019年2月18日http://www.hunglodei.org/。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81 2019年07月23日。
指導教授 張翰壁 審核日期 2020-1-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