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5701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9 、訪客IP:18.227.190.93
姓名 陳凱婷(Kai-T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客家八音課程與客家文化推廣 :以新屋區為例
(Hakka Bayin Course and Hakka Culture Promotion with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Using Xinwu District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臺灣在歷經不同國家的統治時期的變遷,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多元文化社會,且因面臨教育改革及人口老化之問題,終身教育、高齡者教育成為臺灣教育重要的一環。本研究以新屋區開設之客家八音課程作為研究主體,探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在社區化的教育單位之客家八音課程運行的現況,探討參與客家八音課程的學員之多元背景、學習動機、課程實施與推廣及課程困境與建議,同時了解不同受訪對象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及多元文化融入課程的看法。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之質性研究方式進行,並以新屋區兩個推動客家八音課程終身教育單位作為研究範圍,分別訪談參與客家八音課程的課程安排者、授課教師及學員,深入研究客家八音課程的開設背景、課程安排及客家文化推廣等層面,並將訪談所得加以分析。
研究發現,客家八音課程結合在地文化的特色,使終身學習與社區息息相關,而客家八音的學習不僅讓客家族群更了解及支持客家文化,亦讓非客家族群認識不同面向的客家文化,讓多元文化概念在無形中融入於課堂之中。除此之外,透過客家八音課程的安排,能使民眾在非正規教育當中也有機會能學習到客家八音,同時兼顧了保存客家八音及推廣客家文化的兩大目標。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新屋區的客家八音課程安排、未來發展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摘要(英) After the periods of governance b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with the effect of foreign culture, Taiwan become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Becaus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opulation aging, lifelong education and senior education are critical in education of Taiwan. This study treated Hakka Bayin course in Xinwu District as the subject and explored current situation of Hakka Bayin course in community education unit with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It also probed into Hakka Bayin course members’ multi-background, learning motivation,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and obstacl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urse. It also explored different subjects’ comprehen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ir views towards multi-culture based course.
This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and focused on two lifelong education units in Xinwu District which introduce Hakka Bayin course. The organize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akka Bayin course were interviewed toexplore the background of Hakka Bayin course, course arrangement and Hakka culture promo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Hakka Bayin course combines loc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hus, lifelong learn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unity. Hakka Bayin learning allows Hakka people to approach and support Hakka culture. Besides, non-Hakka groups obtai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Hakka culture. Multiculture is thus introduced in the course. In addition, by Hakka Bayin course, the public can learn Hakka Bayin in informal education. It preserves Hakka Bayin and promotes Hakka culture.
Finally,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d specific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organization of Hakka Bayin course in Xinwu District,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關鍵字(中) ★ 多元文化
★ 終身教育
★ 社區大學
★ 客家八音
★ 客家文化推廣
關鍵字(英) ★ multiculture
★ lifelong education
★ community university
★ senior education
★ Hakka Bayin
★ Hakka culture promotion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客家文化與學習的互動 1
第一節 從在地文化啟程 1
第二節 客家文化和終身學習的交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多元背景下的學習脈絡 9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與多元文化 9
第二節 終身學習 13
第三節 社區化下的教育單位 19
第三章 新屋區客家八音課程據點 38
第一節 新楊平社區大學 38
第二節 新屋區樂齡學習中心 42
第三節 客家八音課程 44
第四章 新屋區客家八音課程現況分析 60
第一節 學員的多元背景 60
第二節 學員的學習動機 64
第三節 課程實施與推廣 67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落實與融入 81
第五節 課程的困境與建議 87
第五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 93
第一節 客家八音課程與客家文化推廣的關係 93
第二節 客家八音課程的永續發展 95
參考文獻 100
附錄一 參與客家八音課程授課教師訪談大綱 106
附錄二 參與客家八音課程學員訪談大綱 108
附錄三 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主任訪談大綱 110
參考文獻 文崇一、楊國樞,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古芸禎,2011,《國民小學推展家八音教學之研究-以苗栗地區三所學校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碩士論文。
白莉芳、邱瀞瑩,2011,〈樂齡學習中心經營成效之研究--以新北市土城區土城國小為例〉。《新北市終身教育期刊》3,48- 29。
朱富榮,2011,〈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課程與地方文化產業連結之初探〉。《新北市終身教育期刊》2,69-76。
江明修、陳定銘,2001,〈台灣社區大學的創發與建構公民社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65,122-129。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五南。
吳明儒,2002,〈回應全球化的社區發展策略〉。《終身學習季刊雜誌》36,7–16。
吳榮順,2002,〈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精選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李文題,2018,〈高齡學習課程之探討-以台中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5),279-284。
李佩陵,2009,《多媒體教學設計對於高齡者學習成效之影響》。宜蘭: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李淑杏,2010,《人類發展學》。新北市:新文京。
沈六,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頁47-70,收錄於中國教育學
阮小芳,2000,〈社區大學與社區經營的理念〉。頁113-139,收錄於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成人及社區教育學系主編,《大學發與社區參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合懋,2003,〈國小校長終身學習經驗量表的建立〉。《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0(2),297-323。
邱靜如,2015,〈活到老、學到老之樂齡學習議題─長者網路科技教學之經驗分享〉。《城市發展》19,37-50。
邵蘭馨,2015,〈我國終身教育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趨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40-43。
施怡如,2002,《社區大學發展脈絡課程規劃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子鑫,2013,《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建構之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博士論文。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范揚坤,2016,〈重要傳統藝術-客家八音保存維護計畫規劃書〉。台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韋政通,1991,《中華文化概論》。台北:水牛。
徐貴榮,2010,〈推展客家.提升客家〉。收錄於徐貴榮主編,客家墾殖開發與信仰論輯。桃園縣社教協進會,社大客家論輯。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張茂桂,2002。〈多元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的形成與難題〉頁 223-73,收錄於薛天棟主編《台灣的未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張德永,2009,〈社區大學核心理念實踐之探究與檢證〉。《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135-174。
許佳琪,2011,〈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育達科大學報》29,163-176。
許凱評,2015,《影片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多元文化意識的影響》。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學位論文。
郭彥谷、蔡茗涵,2015,〈終身學習課程之學習需求、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與學習移轉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高齡族群為例〉。《家庭教育雙月刊》54,6-17。
陳定銘, 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陳清惠、胡夢鯨,2014,〈從活躍老化觀點探討高齡者參與樂齡課程之學習歷程與成效:以嘉義縣水上鄉樂齡學習示範中心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3,1-45。
曾萃玫,2002,《六堆地區客家八音文化傳承探討以「大夥房藝術團」為例》。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音樂學系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家和,2011,〈樂齡教育課程社區化探討〉。《新北市終身教育期刊》2,86- 90。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設置企劃〉。《教育研究資訊》7(3),59-77。
黃武雄,2004,〈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頁14-54,收錄於顧忠華主編,《成人的夏山-社區大學文獻選輯》。台北:左岸。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途徑〉頁343-373,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成〉頁1-20,收錄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台北:五南。
黃富順,2010,〈台灣社區大學的實務運作、特色與挑戰〉。《成人及終身教育》31,9-22。
黃富順,2013,〈我國終身學習推展的回顧與前瞻〉。《新北市終身教育期刊》7,4-15。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楊蕙芬,2019,〈台灣非正規教育課程教學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7(1),79-112。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玉賢,2014,〈臺灣多元文化概論〉頁35-62,載於王建堯等作,《幼兒多元文化教學》。臺北:華都文化。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頁21-46,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熊同鑫、黃志偉,2003,〈原住民母語教育的論述:多元文化思潮的反思〉。《原住民教育》30,55-76。
劉佩雲,2010,〈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的設置、運作與未來發展〉。《成人及終身教育》27,29-40。
劉美慧,2011,〈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4),56-63。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6。
歐淑惠,2005,〈從多元文化教育看台灣母語政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
鄭裕宏,2010,《返國留學生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就業適應之研究》。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榮興,1983,《台灣客家八音之研究-由苗栗陳慶松家族的民俗曲藝探討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榮興,2004,《台灣客家音樂》。台中:晨星。
鄭榮興,2008,〈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盧政宏,2015,《客家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之落實-以臺北市社區大學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蕭新煌,2005,〈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中華傳播學刊》7:3-8。
蕭靜芳,2004,〈多元文化興起背景、基本理念與教育目標〉。《教育社會學通訊》53,3-8。
賴玉霞,2008,《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碩士班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賴銹慧,1990,《我國高齡者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澤涵、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灣的抉擇〉頁18-22,收錄於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揚智文化。
薛宗明,2003,《臺灣音樂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謝宜文,2007,《美濃地區客家「還神」祭典與客家八音運用之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高橋、陳信木,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臺北:內政部。
鍾淑萍,201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學習經驗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2012,《台灣樂齡學習》。台北:五南。
魏惠娟、胡夢鯨、陳冠良,2010,〈臺灣樂齡學習中心課程之分析:McClusky需求幅度理論的應用〉。《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5,115-150。
魏惠娟、梁明皓,2017,〈高齡教學策略評估量表發展之研究:成人教育學觀點〉。《弘光學報》80,39-56。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12,《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顧忠華,2001,〈社區力量的躍昇從在地學習開始〉頁7-9,收錄於第三屆社區大學研討會研討手冊《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耕》。

Boone, E. J., 1985, Developing program in adult education.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ropley, A. J.,1980,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Some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amburg : UNESCO Institute forEducation.
Jarvis,P. , 1990, 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London: Routledge.
Jarvis,P. ,2010,Adult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ing:Theory and practice(4th ed.)by,London,UK: Croom Helm.
Laertius, D. ,2014,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Aristotle (C. D. Young,Trans.). Retrieved from http://classicpersuasion.org/pw/diogenes/dlaristotle.htm
McClusky, H. Y. ,1971,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Sell,G. R., 1978,A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Gay,G. , 1995,.Curriculum Theor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A.Banks& C.A.M.Bank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25-43). NewYork : Macmillan.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 nd ed.) (pp.1-27). Boston : Allyn & Bacon.
Grant,C. A. & Ladson-Billings,G. , 1997,Dictiona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s.), Phoenix,Ariz.: Oryx Press.
Grant, C. A., & Sleeter, C. E. ,2007,After the school bell rings. W A : FalmerPress.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Pi Chang) 審核日期 2020-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