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5702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5 、訪客IP:18.223.196.211
姓名 李怡萱(LEE YI-HSU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偏鄉客庄學童社會資本與學習現況之研究-以桃園市觀音區某國小為例
(A Study on the Social Capital and Learning Status of Children in Hakka Villages in Remote Areas─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Guanyin District, Taoyuan City)
相關論文
★ 客家農村社區永續發展之研究- 以桃園市永興社區為例★ 六堆運動會與客家族群意識之研究
★ 非營利組織客家社區關懷據點之價值展示分析— 以桃園市平鎮區東勢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廣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在偏鄉客庄學童社會資本與學習現況,並探討社會資本對學童學習的影響。以桃園市觀音區偏鄉一所客庄國小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主要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質性研究,邀請校方行政教師、級任教師、家長和學生分別進行訪談,並輔以自編之「偏鄉客庄學童學習與生活狀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對全校45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45份問卷。再將訪談內容與量化數據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偏鄉客庄學童學習態度較為消極,學習成就普遍不高:由於偏鄉文化刺激不足,同儕間缺乏競爭力,學童學習動機薄弱;以及偏鄉學童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未具備該年段應有的學習能力。
二、偏鄉客庄學校社會資本表現頗佳,有助於學童的學習表現:至於偏鄉教師專注於學童學習需求,師生關係佳,益於導正學童學習態度;加上偏鄉學校提供學童豐富多元的社會資源,補足學童學習階段的需求。
三、偏鄉客庄家庭社會資本較為不足,影響學童學習表現頗深:偏鄉家長較少陪伴孩子學習,學童難以延續在校時的學習狀態;此外,偏鄉家長期許孩子學習表現佳,但並未確實發揮家庭教養功能。
四、偏鄉客庄家庭社會資本較弱,學校和社會資源提供積極協助與補充功能。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對偏鄉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提出具體建議,也供相關教育單位參考,期各界正視偏鄉教育問題。
摘要(英)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apital and learning status of the student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an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ir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in Guanyin District, Taoyuan City wa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nduct qualitative research. School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home room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receive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Learning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Student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in Remote Areas” is also a research tool.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45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nd these 4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n,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and the quantitativ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The student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have relatively negativ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s are generally not high.
(1)Due to insufficient cultural stimul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a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 peers, the students have weak learning motivation.
(2)The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rarely have good study habits, so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learning abilities as their counterparts.
2.The social capital of school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is quite adequate, which helps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1)Th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focus on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good, which is helpful to correct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se students.
(2)The rural schools provide their students with rich and diverse social resource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at their learning stage.
3.The social capital of familie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1)The parents in rural areas seldom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when they study, so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children to learn at home like what they do at school.
(2)The parents in rural areas have expected their children to perform well in learning, but they do not really play a good role in family education.
4.The social capital of families in rural Hakka villages is relatively weak, but schools and social resources provide active assistance and have supplementary functions in children learn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rural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relat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o that the world will face up to the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關鍵字(中) ★ 偏鄉教育
★ 客庄學童
★ 社會資本
★ 學習現況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3
第二節 偏鄉教育 15
第三節 社會資本 23
第四節 學習動機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45
第一節 問卷調查與學習現況分析 45
第二節 學校的社會資本分析 54
第三節 家庭的社會資本分析 69
第四節 社會資本與學習現況之綜合討論 8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3

參考文獻 99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105
附錄二 兒童家長/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書 106
附錄三 訪談大綱A(學校行政) 107
附錄四 訪談大綱B(學校教師) 108
附錄五 訪談大綱C(學生家長) 109
附錄六 問卷調查D(學生) 11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古學瀚(2018)。家庭及學校因素與資訊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原民鄉國民小學為例。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媒體傳播組碩士綸文,未出版,宜蘭縣。
朱奕潔(2014)。澎湖縣新移民與非移民子女的社會資本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俊青(2017)。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5-19。
何瑞珠(1999)。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26,233-261。
吳佳欣(2018)。偏鄉教育政策與新聞議題報導之關係,以2008-2017年為期。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青山、林天佑(2009)。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0,177-178。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做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李文益(200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社會資本理論的詮釋。教育社會學通訊,47,12-17。
李思賢、張弘潔、李蘭、吳文琪(2006)。家庭及學校的社會資本與國小學童內化行為問題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3),231-254。
李逢堅(2010)。從課業難度、學習狀態、成績壓力與教師態度檢視國中學生社會再製現象之研究。中等教育,61(3),52-71。
李惠斌(2000)。什麼是社會資本。收錄於李惠斌及楊雪冬編,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頁3-19)。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李雅蓁(2015)。臺灣地區國小學生之經濟、文化與社會資本對其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沈宥呈(2011)。偏鄉國小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優異之家庭社會資本研究。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國民(2007)。家長社會資本與學童學業成就、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新富(2006)。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在台灣地區的驗證─家庭、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14(4),1-28。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1-43。
周毓貞(2014)。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英語自我效能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裕欽、廖品蘭(1997)。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對子女教育期望之關聯性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下),313-330。
林奇秀、陳一帆(2011)。淺談網路社群知識分享實證研究如何構思社會資本改念。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圖書資訊學刊,9(2),58-89。
林枝旺(2006)。以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昭汶(2006)。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資本、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淑芬(2006)。臺東縣國小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學習風格、社交技巧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邱琍敏(2012)。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及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學生之比較。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柳曉瑜(2013)。屏東縣原住民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與職業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洪希勇(2004)。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對臺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范含芸(2010)。偏小的喜怒與哀愁─以一所泰雅偏遠小學為例。教師之友,51(3),86-90。
唐貺怡、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8)。臺灣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的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47-64。
徐俐慧(2014)。新北市新移民子女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俐慧(2014)。新北市新移民子女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秋鈴(2006)。以社會資本理論對家長參與與教育啟示。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1-10。
張淳熙(2008)。從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探究東南亞裔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就與自我效能之共變結構模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靜芬(2010)。國中生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教育部(2015)。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許添明、葉珍玲(2015)。城鄉學生學習落差現況、成因及政策建議。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6(2),63-91。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行如(2007)。高雄市國小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與家長才藝教育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幸仁、王雅玄(2007)。偏遠小校發展社區關係與組織文化之優勢:以一所國中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8(2),1-30。
陳怡靖、鄭燿男(2000)。臺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及財務資本論在臺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響力變化之研究。臺東師院學報。12,115-138。
陳憶芬、游靖喻(2011)。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對自然領域學習態度、學習成就之影響:原漢比較。研究臺灣,7,25-62。
陳麗珠(1993)。我國中小學教育財政公平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游政嘉(2011)。影響隔代教養學童學業成就的因素:以雲林縣某小學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8)。臺南縣國中生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9,27-50。
黃昭勳(2019)。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檢視偏鄉教育發展現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27-134。
黃彩美(2012)。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詩媛、鄭芬蘭(2016)。啟發學習力躍升方案對國小偏鄉弱勢學童之實驗研究。高雄師大學報,41,1-25。
黃瓊儀、吳怡慧、游錦雲(2015)。國中身心障礙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財務資本與學習成果之關係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4),129-160。
楊松諺(2019)。試論提升弱勢區域的教學品質─從《NCLB法案》借鏡。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192-196。
楊雪冬(2000)。社會資本:對一種新解釋範式的探索。收錄於李惠斌及楊雪冬編,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頁20-42〉。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楊景嵐(2010)。社區社會資本對提升學童資訊素養之影響-南投新住民社區之個案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詹志禹、吳壁純(2015)。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58,28-37。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市:雙葉。
劉世閔(2004)。質性研究的立場問題。教育研究月刊,119,137-138。
劉世閔、江忠鵬(2013)。高雄市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行政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4,25-49。
劉慧君(2006)。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臺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應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蕭仲廷、黃毅志(2015)。臺灣國三生原漢族群與其他出身背景透過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財務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9(1),29-53。
龍靜宇(2019)。學童學習壓力、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藝術才能班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謝為任(2019)。淺談偏鄉教育之優勢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170-178。
謝禎村(2017)。桃園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顏瑞隆(2014)。從社會資本觀點談臺灣融合教育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133,27-34。

貳、英文部分
Bourdieu, P. ( 1986). The form of capital. In J. G. Richardson(Eds.),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241-258). New Yor: Creenwood Pres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vis, M. (2012). Teacher retention and small rural school districts in Montana. Rural Educator, 24(2), 45-52.
Epstein, J. L., & Becker, H. J. (1982). Teachers’ reported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103-113. doi: 10. 1086/461298.
Epsten, J. L., Sanders, M. G., Simon, B. S., Salinas, K. C., Jansorn, N. R., & Van Voorhis, F. L. (2009).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Gulthrie, J. W., & Rothstein, R. (1999). Enabling “adequacy” to achieve reality: Translating adequacy into state school finance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s. In H. F. Ladd, R. Chalk, & J. S. Hansen (Eds.), Equity and adequacy in education finance: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209-259).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Heckman, J. J. (2013). Giving kids a fair cha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Lichtman, M. (2010).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r’s guide (2nd 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Putnam, R,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White, S., & Kline, J. (2012). Developing a rur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package. The Rual Educator, 33(2), 36-42.
Zhang, L.-C., & Sheu, T.-M. (2013). Effective investment strategies o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in rural areas. Quality & Quantity, 47(5), 2999-3017. Doi: 10. 1007/s11135-012-9752-x1
指導教授 陳定銘 王保鍵 審核日期 2020-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