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15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8 、訪客IP:18.222.240.21
姓名 唐植梅(Chi-Mei T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傳統宮廟、國家開發與地方社會─以桃園竹圍福海宮為例
(Traditional palaces and temple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local society - Take Taoyuan Zhuwei Fuhai Palace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以桃園竹圍福海宮作為研究個案,當桃園航空城計畫以區段徵收進行竹圍及週邊村落全面性改造,竹圍福海宮不僅面臨祭祀圈消失,信徒來源也不再穩定,從原本堅持留在原地,最後決定搬遷並已搬遷,過程中的內部紛爭與歷史糾葛。
1853年(清咸豐3年)竹圍村民陳佑自福建漳州漳浦縣墩上輔信王公廟(據地方考證已不存在)奉請輔信王公金身來臺,並於1854年創建福海宮。輔信王公農曆3月8日誕辰的慶典儀式「飛輦轎、過金火」,2013年登錄成為桃園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福海宮廟體也在2017年通過文資審查成為歷史建築。
2012年桃園航空城計畫公開時,大園區包括竹圍與海口、沙崙等都在拆遷範圍,這些也是福海宮祭祀圈。為保護信仰空間,福海宮透過神意表達原廟保留訴求,開發單位雖然同意,卻無法提供足夠民俗活動空間用地。面對民俗文化發展可能受限,經廟方重新搏筊請示後最後決定搬遷,並已在2022年搬遷至蘆竹區海湖臨時紅壇。
面對拆遷改變的不僅是傳統宮廟,百年來依廟而建的竹圍聚落居民,數個世代的信仰與生活傳承也面臨劇變。還留在社區裡等待最後搬遷的居民,面對無神的廟宇,往昔曾經有過的集體生活記憶成為了當下居民最重要的生活目標。當未來信仰空間改變後,廟方要能與新的社區重新建構關係延續香火,重拾地方居民對輔信王公信仰的集體記憶與宗教依賴將是重要關鍵。
摘要(英) This article takes Taoyuan Zhuwei Fuhai Palace as a case study. When Taoyuan Aerotropolis to carry out Zone expropriation of Zhuwei and surrounding villages through section expropriation, Zhuwei Fuhai Palace will not only face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but also the source of believers will no longer be stable. Staying in place, finally decided to move and has moved, internal disputes and historical entanglements in the process.

In 1853 (the 3rd year of Xianfeng in the Qing Dynasty), Chen You, a villager from Zhuwei, invited the golden body of the Fuxin Wanggong to come to Taiwan from the Fuxin Wanggong Temple in Dunshang, Zhangpu County, Zhangzhou, Fujian (according to local textual research), and established Fuhai Palace in 1854. Fuxin Wanggong ′s birthday celebration ceremony on March 8th in the lunar calendar, "flying chariot and sedan chair, crossing the golden fire", was registered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 of Taoyuan people′s customs in 2013, and the temple body of Fuhai Palace also passed the cultural review in 2017 and became a historical building.

When the Taoyuan Aerotropolis project was announced in 2012, the large park area including Zhuwei, Haikou, and Shalun were all within the scope of demolition. These are also the sacrificial circles of Fuhai Palac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pace of belief, Fuhai Palace expressed its request to retain the original temple through divine will. Although the developer agreed, they could not provide enough space for folk activities. Faced with possible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the temple finally agreed to relocate after re-consulting and asking for instructions, and it has been relocated to the Temporary Red Altar in Haihu, Luzhu District in 2022.

It is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palaces and temples that are facing demolition and change, but also the settlement residents who have been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templ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and the beliefs and life inheritance of several generations are also facing drastic changes. When the space of belief changes,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residents on the belief of Fuxin Wanggongs will be an important key for the temple to rebuil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w community and continue the incense.
關鍵字(中) ★ 桃園航空城
★ 竹圍
★ 陳佑
★ 福海宮
★ 輔信王公
★ 飛輦轎過金火
關鍵字(英) ★ Taoyuan Aerotropolis
★ Zhuwei
★ Chen You
★ Fuhai Palace
★ Prince Fuxin
★ Flying Chariots and Sedan Passing the Golden Fire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
誌謝辭 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ix
緒 論 - 1 -
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標 - 4 -
二、前人研究回顧 - 9 -
三、研究方法 - 16 -
四、研究理論 - 18 -
五、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 22 -
第一章 北桃園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變遷 25
第一節 清代的北桃園開發 25
第二節 竹圍與地方產業變化 42
第二章 竹圍福海宮的創建與發展 49
第一節 竹圍福海宮創建歷史 51
第二節 福海宮與地方社會互動 82
第三章 國家開發下傳統宮廟之因應 113
第一節 航空城計劃由來 113
第二節 福海宮搬遷決策過程 117
第四章 宮廟搬遷後的發展 139
第一節 紅毛港朝天宮案例觀察 140
第二節 竹圍居民對福海宮的集體記憶 146
結 論 171
一、信仰記憶的延續 171
二、研究未竟之處 174
參考文獻 175
參考文獻 文獻史料

不著撰人,〈大坵園西瓜〉,《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7月16日。
不著撰人,〈本社之探險隊〉,《臺灣日日新報》第14版,1907年8月7日。
不著撰人,〈桃園西瓜〉,《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4月30日。
臺灣農友會,〈新竹州の西瓜〉,《臺灣農事報》特別號,第20年10號(總238),1926年10月,封面頁。
賴澤涵總纂,《桃園縣志》卷首〈志略.第三章拓殖〉(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
不著撰人,《清會典臺灣事例》(台北:大通書局,1984)。
(清)周凱,《廈門志》上,卷2,祠廟,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文獻叢刊》(臺北市:臺灣銀行,1961)。
不著撰人,《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年10月9日(四)。
不著撰人,《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5年1月11日。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丁曰健輯,《治臺必告錄》,卷3,《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3輯(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大園鄉公所編纂,《大園鄉志》(大園:大園鄉公所,1978)。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四)》(臺南: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2011)。
吳政恆編纂,林進豐紀錄,〈大園鄉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記錄〉,《桃園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98輯(臺北縣:文海出版社,1983)。
周鍾瑄,《諸羅縣志》卷七,《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姚瑩,〈焚五妖神像判〉,《中復堂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明)閔夢得修,《漳州府志(萬曆癸丑)》(福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漳州市委員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徐秋琳編,《大園庄誌》(臺北: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昭和八年排印本,1933)。
高拱乾纂輯,《重修臺灣府志》卷一(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連雅堂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編審,《臺灣通史》(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郭薰風主修,《桃園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
陳正祥,《臺灣地誌》(臺北:南天書局,1997)。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7,《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陳盛韶,《問俗錄》(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7 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楊英,〈從征實錄〉,《從征實錄 靖海紀事》(中國:商務印書館,2019)。
楊逢時,《正統道教大辭典(下冊)》(彰化:逸群圖書有限公司,2005)。
福田福太郎原著,江燦騰主編,黃中興中譯,《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清宣宗實錄選輯》,《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清)劉良壁纂輯,《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市 : 大通書局,1987)。
蔣毓英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黃美娥點校,《臺灣府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陳國瑛等採集,王志楣點校,《臺灣采訪冊》,臺灣史料集成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 第20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鄭明枝編,《郭氏宗族北臺移民拓墾史》(出版地不詳:編者自刊,1985)。
盧德嘉纂編,《鳳山縣采訪冊》,臺灣史料集成 清代臺灣方志彙刊 第33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賴澤涵總纂,《桃園縣誌.人物篇》(桃園:桃園縣政府,1968)。
韓愈,《唐欽劍印大軍師主謀開漳輔勝將軍聖侯武惠李伯瑤公碑文》。宋白猿洞李侗重修、明新寧李騏抄鐫。
其他
立法院公報處,〈交通部張部長繼正報告最近交通施政概況(1970年3月18日)〉,《立法院公報》,卷59期25(1970 年 3 月)。
〈桃園航空城內叔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30次會議〉,2014年6月24日。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2011年4月交通部提案。
吳敏惠,《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計畫成果報告書》(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
桃園市文化局公告,公文府文資字第11100024591號。
桃園市政府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1020233112號。
桃園航空城計劃「擬定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103年7月審定版) 。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濱海地區整體開發建設計畫》(桃園:桃園縣政府,2000)。
福海宮管理委員會2020/10/12函覆營建署營署都字10912084348函陳情書。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0.10.31.八十九年度訴字第173號刑事判決全文。
臺灣桃園地方檢查署110年度偵字第16207號。
廟方資料
康諾錫,《板橋接雲寺建築藝術與歷史》(新北:板橋接雲寺管理委員會,2007),序。
陳建松,《桃園縣大園鄉.福海宮:輔信大王公來台開基壹佰伍拾週年記念誌》(桃園:桃園縣大園鄉福海宮管理委員會、福海宮輔信王公來台一百五十週年慶典委員會,2006)。
陳建松,《醮誌.宮誌:福海宮輔信王公己丑年慶成護國祈安五朝建醮大典》(大園:大園竹圍福海宮管理委員會,2014)。
關帝殿管理委員會,《臺南關帝殿》(臺南:關帝殿管理委員會,2004)。
專書
王志宇,《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
伊能嘉矩原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化志》上卷(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李文良,《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
林承緯,《臺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臺北:玉山社,2018)。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社,1993)。
林國平著,林國平、鍾建華主編,《漳州民間信仰與閩南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林會承,《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 2 冊(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年)。
哈布瓦赫著,華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
張素玢,《南崁地區的平埔族》,詹素娟,張素玢撰稿,《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盛清沂主編,〈明代本省之開闢資料〉,《臺灣省開闢資料彙編》(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華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黃厚源主編,《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學會,2005)。
增田福太郎原著,江燦騰主編,黃有興中譯,《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謝重光,〈「開漳聖王」陳元光論略〉,《陳元光與漳州早期開發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許金用,張榮建編,《大園鄉土之旅》(桃園:大興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印行,1979)。
林茂賢,《大廟埕:林茂賢臺灣民俗選集》(臺中:豐僥文化,2018)。
徐耀德,《棲殘竹圍》(桃園:桃園市大園區竹圍社區發展協會,2023)。
竹圍社區發展協會,《竹圍仔冊》(桃園:桃園市大園區竹圍社區發展協會,2022)。
余光弘,《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瞿宛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2017)。
黃驗、黃裕元,《臺灣歷史地圖》(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
瞿海源,《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謝貴文,《延續與變遷:遷村後紅毛港的寺廟與信仰》(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6)。
戴寶村主持,曾秋美、賴信真訪談整理,〈許厝人的皇軍經驗─楊榮本先生〉,《口述歷史:細說從前懷舊時》(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2000)。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揚智文化,2003)。
柯金儀,《紅毛港開門》,《高雄畫刊專題企劃特刊(四)》(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2002)。。
朱秀芳,《美麗的紅毛港》(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
路寒袖主編,李億勳文字撰寫,《記憶的容顏─高雄紅毛港攝影集(1)》(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
鄭志明,〈臺灣民間宗教研究的回顧〉,《臺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臺北:文津出版,2011)。
專書論文
丁仁傑,〈大型地方性:台南西港刈香村際網絡再思考〉,張珣主編,《漢人民眾宗教研究:田野與理論的結合》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2013,頁161-227。
李毓中,〈大航海時代的北臺與1643年「南崁」的出現〉,《南崁源始:五福宮六甲子的地方巡禮》(桃園:五福宮,2022),頁41-71。
林偉盛,〈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張炎憲、李筱峯、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市:玉山社,1996),頁263-288。
張珣,〈打破圈圈:從祭祀圈到後祭祀圈〉,張珣、江燦騰合編,《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北京:宗教文化,2004),頁485-502。
王見川,〈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者為考察中心〉,張珣、江燦騰合編,《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2001)。
張珣,〈從民間信仰與地方文化產業看國家與地方的關係〉,張珣主編,《漢人民眾宗教研究:田野與理論的結合》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2013,頁115-159。
盛清沂,〈國學文獻館藏臺灣地區族譜與其開闢資料之探討〉,《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頁103-128。
陳世榮,〈五福宮與南崁的開發及其社會建構〉,《南崁源始:五福宮六甲子的地方巡禮》(桃園:五福宮,2022),頁73-116。
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台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 :玉山社,1996),頁135-155。
黃厚源,《桃園文獻第2期.我家鄉桃園縣》。
游謙,〈神聖的試煉─永鎮廟的王公過火〉,收入:李豐楙、朱榮貴,《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1996),頁359-374。
吳乃德、陳明通,〈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張炎憲、李筱峯、戴寶村主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出版社,1996),頁351-385。
李豐楙,〈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頁41-66。。
期刊論文
丁仁傑,〈會靈山現象的社會學考察:去地域化情境中民間信仰的轉化與再連結〉,《臺灣宗教研究》第4卷第2期(2005年9月),頁57-111。
王世駿,〈清代桃園地區三官大帝與開漳聖王信仰的歷史考察─兼論三王公現象〉,《桃園文獻》第二期,2016年9月發行,頁25-62。
米復國,〈直轄市定古蹟: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文化桃園》第25期,夏季號,頁18-23。
呂美暄、柯于璋,〈桃園航空城計畫之治理問題與解決對策—全觀型治理的觀點〉,《文官制度季刊》第8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9-48。
李丁讚、吳介民,〈現代性、宗教、與巫術:一個地方公廟的治理技術〉,《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59期(2005年9月發行),頁143-184。
李明賢,〈高雄市小港區的聚落沿革〉,《高市文獻》第6卷第3期(1994),頁35-36。
李祖基,〈論雍正年間臺灣「番」地開墾政策的變化-以《廵臺錄》為中心〉,《臺灣研究集刊》,2010年第3期,頁1-10。
李鎧揚,〈街庄行政與協議會〉,《臺灣學通訊》第117期(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2020),頁11-13。
岡田謙著,陳乃蘖譯,〈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卷4期(1960年12月),頁14-29。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期(1987年12月),頁53-114。
林瑋嬪,〈臺灣廟宇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庄廟的神明信仰、企業化經營以及國家文化政策談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期(2005年),頁56-92。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73年9月),頁191-208。
施添福,〈「臺灣地圖」的繪製年代〉,《臺灣風物》第38卷2期(1988年06月),頁95-96。
許嘉明,〈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1978年6月),頁59-68。
許嘉明,〈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73年9月),頁165-190。
陳家豪,〈日治時期臺灣的運輸汽車與休閒旅行〉,《臺灣學通訊》第41期(臺北縣:國立臺灣圖書館,2010年5月),頁12-13。
陳緯華,〈資本、國家與宗教:「場域」視角下的當代民間信仰變遷〉,《臺灣社會學》23期(2012年6月),頁1-49。
陳緯華,〈靈力經濟:一個分析民間信仰活動的新視角〉,《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9期(2008年3月),頁57-106。
游淑如、張佳琇,〈連結傳統與現代發展的老廟經營者—福海宮陳建松先生訪談紀錄〉,《桃園文獻第六期─宗教與信仰》(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8),頁135-142。
葉俊麟,〈日治時期廟宇的新建與重建〉,《臺灣學通訊》第110期(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2019),頁26-27。
鄭淑穗,〈從香港經驗看桃園航空城發展潛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32卷9期 ,2009年9月,頁51-57。
學位論文
林清旭,〈紀錄桃園航空城計劃下福海宮歷史變遷與抗爭〉,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陳世榮,〈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國立中央大學歷各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瑞樺,〈民間宗教與社區組織--「再地域化」的思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黃方泉,〈紅毛港朝天宮祭祀活動變遷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淑潔,〈戰後大園鄉土地利用的變遷〉,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7年。
羅景賢 ,〈徵收神明:民間信仰與土地徵收的互動關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媒體報刊
今周刊,《當航空城開發遇上神明信仰─共創桃園大未來》特刊,(臺北:今周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卞金峰,〈竹圍福海宮 祈福海祭遶境〉,《中央社》,2014年3月29日。
卞金峰,〈鄭文燦:打造福海宮宗教文化園區〉,中央社,2015年4月26日。
何宇軒,〈神明也抗議:航空城聽證會不公平〉,《沃草》,2015年3月12日。
余瑞仁,〈竹圍福海宮爆神像爭奪風波 法院判所有權歸屬廟方〉,自由時報電子網2023年3月2日。
呂苡榕,〈當桃園航空城起飛 遇上福海宮的神明〉,《今周刊》1084期。
宋小海,〈斥交通部踐踏土徵修法,神明助陣 航空城居民雨中抗爭〉,《苦勞網》,2015年3月11日。
李人岳,〈航空城計畫啟動 估計創造2.3兆收益〉,《中廣新聞網》,2012年9月18日。
李容萍,〈大園百年福海宮納入航空城 信眾抗議拒遷〉,自由電子報,2012年10月15日。
李容萍,〈福海宮納航空城 神意重申不遷〉,自由電子報,2013年2月19日
南桃園新聞,〈桃園事件簿─ 福海宮遷廟爭議〉。
姜霏,〈大園福海宮爆搬遷爭議 信徒控文化局違法重審〉,中時新聞網,2020年7月3日。
唐植梅,〈保留飛輦轎過金火鄭文燦允爭取福海宮廟埕〉,《民報》,2018年2月19日。
席艷俠,〈被爆炒捷運地皮 桃副縣長李朝枝請辭獲准〉,自由時報,2013年6月28日。
陳夢茹,〈桃園福海宮搬遷案今審議 反搬遷團體陳抗:說一套做一套〉,中時電子報,2021年11月30日。
楊宗灝,〈百年福海宮畫拆遷 信眾連署護廟〉,中時電子報,2012年10月31日。
蔡明亘,〈桃園 福海宮反拆派 剃光頭求保留原廟〉,《中國時報》,2023年4月23日。
蕭博文,〈葉世文涉貪污多罪 確定執行14年徒刑〉,中央通訊社,2019年6月7日。
口述訪談
王月桂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竹圍社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時間:2021/12/17 。
吳明達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大園竹圍社區發展協會,時間:2021/12/30。
陳建忠口述,訪談人:唐植梅,記錄:王淑婷,地點:竹圍福海宮,時間:2020/8/25。
陳建松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陳家自宅,時間:2023/1/16。
陳賴美珠口述。紀錄人:唐植梅,地點:竹圍街頂香早餐店,時間:2022/1/27。
童有仁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大園竹圍社區發展協會,時間:2021/12/23。
童有仁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竹圍童家自宅。時間:2022/11/16。
詹秋雄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竹圍名流麗衣坊,時間:2020/09/30。
賴梅妹口述,記錄人:唐植梅,地點:竹圍坤成旅社,時間:2020/10/13。
官方網站
《文化資產保存法》,網址:https://reurl.cc/941Xr8。

大園戶政事務所網站,網址:https://reurl.cc/MXp6bK。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網址:ttps://reurl.cc/1104oG。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官網,網址:https://reurl.cc/GAXrmD。

桃園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網站, 網址:https://reurl.cc/33gK09。

桃園航空城, https://taoyuan-aerotropolis.com/cht/index.php。

桃園航空城公司《航空城計劃》,網站:https://reurl.cc/LXnQdx。
桃園航空城核心計畫網站,網址:https://airport-city.caa.gov.tw/。

桃園漁會網站, 網址: https://reurl.cc/91enl8。

網路資訊
立法院有關福海宮公聽會:萬美玲立委主持,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WtSWD2Zr4。

李豐楙,〈三獻禮〉,《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家線上百科》,網址:https://reurl.cc/3x3L5R。
洪致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進行式〉,2017 年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引言稿。

郭憲鈴,〈桃園航空城的來龍去脈〉,《大成報總主筆專欄》,2014/8/6,網址:https://reurl.cc/v7m1da。

陳建松臉書,2023/1/11,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fuhaigontemple。

輔信王公文史工作室臉書粉專,2022/4/7。
謝世維,〈輦轎〉,《全國宗教知識網─線上百科》,網址:https://reurl.cc/WGqLX7。
指導教授 吳學明 審核日期 2023-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