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3367990 線上人數 : 109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生醫理工學院
生命科學研究所
--研究計畫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生醫理工學院
>
生命科學研究所
>
研究計畫
>
Item 987654321/4244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444
題名:
神經細胞中酸敏感G蛋白偶合受體其訊息傳遞的分子機制
;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Proton-Sensing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in Neurons
作者:
孫維欣
貢獻者:
生命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
G 蛋白偶合受體
;
G 蛋白
;
訊息傳導
;
神經細胞
;
生物科學類
日期:
2005-07-01
上傳時間:
2010-11-30 16:39:04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組織受傷、發炎反應及缺血反應通常會產生區域性的組織酸化而引起持續性疼痛。這種因組織酸化而引起痛的訊息傳遞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甚清楚。最近研究發現除離子通道 (VR1 和ASIC family) 外,另有兩個G 蛋白偶合受體 (OGR1 和GPR4 ) 也可接受酸刺激。OGR1 最初被發現是傳遞 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 (SPC) 所產生的訊息,而 GPR4 則是傳遞sphingosylphosphorylcholine (SPC) 和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 所產生的訊息。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OGR1 和GPR4 也可以傳遞酸刺激所產生的訊息,但不清楚其酸訊息傳導的分子機制,也不知這類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是否也參與酸刺激而引起的持續性疼痛反應。本實驗室長期的研究目標在於瞭解組織酸化所引發之痛覺的訊息傳導和調控的分子機制,且應用此知識於舒解慢性病,及其臨床治療所產生的持續性疼痛。本計劃的目的是找出背根神經節專一的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且研究其訊息傳遞的分子機制,和在組織酸化所引發之痛覺中所扮演的功能。本計劃的中心假說是:因為酸刺激在VR1 或 ASIC 基因剔除小鼠上仍可發現持續性疼痛反應。所以酸刺激產生疼痛的反應可能經由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傳遞。本實驗室將以三階段來驗證此假說:首先是利用蛋白質結構和序列比對的方式找出結構和序列相似於OGR1 或GPR4 的G 蛋白偶合受體,且利用生物晶片觀察其基因表現是否在於背根神經節或其它組織,其次測試這些序列相似酸敏感 G 蛋白偶合受體是否可以傳遞由酸刺激產生的訊息,和其訊息傳遞的分子機制,最後則是研究參與酸訊息傳遞的蛋白質的功能,和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在痛覺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本計劃預期會產生下列結果:找到背根神經節專一的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建立其基因表現模式、確立酸訊息傳遞的分子機制,和瞭解參與酸訊息傳遞的蛋白質的功能。此計劃是具有獨創性因為這是首次以利用蛋白質結構和序列比對配和G蛋白偶合受體生物晶片的方法尋找背根神經節專一的酸敏感G 蛋白偶合受體。本實驗室已有G 蛋白偶合受體生物晶片可供實驗用,且有蛋白質體學、基因剔除、痛覺行為實驗專家協助參與。本計劃所提供的知識將會有助於瞭解組織酸化所引發之痛覺的分子和調控機制,進而有助於臨床止痛治療及藥物發展。 研究期間:9308 ~ 94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
[生命科學研究所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434
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