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275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0990/80990 (100%)
造访人次 : 43939314      在线人数 : 135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752


    题名: 氫能發電技術---過焓觸媒熱電轉換技術之研發(II);Hydrog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echnology---An Investigation of An Excess Enthalpy, Catalytically-Thermoelectric Technology(II)
    作者: 施聖洋
    贡献者: 機械工程學系
    关键词: ;過焓觸媒反應;熱電材料;小型電源產生器;機械工程類
    日期: 2006-07-01
    上传时间: 2010-12-06 15:09:09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未來我國將面臨能源短缺的國際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遷中之溫室氣體減量(如減少CO2排放)的國際壓力,尤其是京都議定書將於今年2月16日開始實施,CO2限量的國際壓力將會與日俱增,是故高效率含碳潔淨能源科技及無碳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是我國所迫切需要的。產生能源的方式有很多種,從過去、現在到可見的未來(至2030 或更久),仍不得不以燃燒方式為取得能源的主要方式,這是因為碳氫燃料儲能密度每公斤約可產生45MJ,此能量是目前最新式鋰電池約0.5MJ/kg之百倍。燃燒技術已被長久使用於如火力電廠、各種運輸載具和家用瓦斯爐等等設備,雖然成就了目前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污染及對地球永續經營的巨大挑戰。而發展替代石油的能源及減少CO2的排放,,如研發氫能源,已是世界各先進國家的策略選項之一。基於我國未來所將遭遇的能源挑戰,我們提出此一利用氫能計畫,應用熱再循環技術和熱釋放之熱力學轉換原理,減少熱損失,並使用蜂巢式白金或鈀觸媒讓極稀薄之氫氣可與觸媒產生表面反應,釋放熱能(氫熱值高達約142 MJ/kg),進一步結合熱電元件,擬研發一超貧油無CO2之熱再循環過焓觸媒電能產生器,目標為提供小型系統或設備(如手提電腦等)之野外長時間電能使用。超貧油氫氣過焓觸媒反應具有高熱效率,高能源利用效率,並且無CO2排放,為一潔淨能源新技術。本計畫自我評估:第一年計畫(92.11.01~93.11.31;已繳結案報告),我們已順利研發建立有關熱再循環技術,並已設計出小型超省能熱水器,將於後說明之。有關觸媒研究也已建立初步量測分析能量,用以提供如何整合熱再循環和觸媒反應之設計參數,但仍有甚大改善空間,此為本計畫(第二年度)的主要動機和挑戰之一。而有關熱電材料部分,初步實驗結果顯示,串聯2個熱電元件可產生約5.2伏特無負載電壓,已可輕易讓低功率燈泡發亮和驅動小馬達轉動,但因熱電元件有許多使用的限制仍待克服,這是本計畫(第二年度)中主要研究動機和挑戰之二。第三個主要研究動機和挑戰,乃為建立觸媒燃燒之數值分析能力,於後詳述之。本計畫應是一新的,具學術價值和有應用潛力的計畫,成功的可能性已被初步證實。依據此小型電源產生器之研究成果,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嚐試開發微型電源產生器,提供給諸如手提式電腦等等小型設備之野外長時間的電能需求用。關鍵詞:氫、過焓觸媒反應、熱電材料、小型電源產生器,提供給諸如手提式電腦等等小型設備之野外長時間的電能需求用。 研究期間:9408 ~ 95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显示于类别:[機械工程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54检视/开启


    在NC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