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57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0990/80990 (100%)
造访人次 : 43348631      在线人数 : 139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728


    题名: 台灣地區災變天氣整合研究(III)---應用衛星資料在颱風生成前兆偵測之研究(2)(1/2);Applying Satellite Data to Early Detect the Formation of Typhoon in Western Pacific Ocean (2)(1/2)
    作者: 劉振榮;林唐煌
    贡献者: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关键词: 颱風前兆偵測;衛星反演;客觀潛勢指數;大氣科學類
    日期: 2008-07-01
    上传时间: 2010-12-28 15:16:35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有鑑於颱風所帶來的直接、間接災害或是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對民生活動的影響可謂甚鉅,因此對颱風的分析研究可說是極為重要,但由於颱風主要的生命期多半是處在廣大的洋面上,而這些地方都是最缺乏完整觀測資料的區域,因此衛星觀測資料在這方面的應用便更顯得特別重要。Emanuel(1986)研究海氣交互作用後,認為颱風的形成不僅受第二類條件性不穩定(CISK)理論影響,亦受廣大海洋提供的能量所左右,因此海氣之間的能量交互作用對於颱風之生成理應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目前海上傳統觀測資料仍然不足,所以對颱風生成的掌握仍難以提出有效且即時的預測方法,而衛星資料不但能用來估算各種的海氣參數,而且也能提供海面上大氣狀況的資訊,因此對颱風在海上生成的機制與發展的研究,以及後續的分析應用都會是很好的應用工具。本研究即擬由整合應用目前作業氣象衛星(MTSAT 與NOAA)之遙測資料、美國國防氣象衛星計畫(DMSP)所發射衛星上裝載之SSM/I 微波資料,以及目前先進國家的科學家正積極研發應用之QuikSCAT 衛星資料,除了對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區應用過去的研究成果反演估算各種海氣參數資料並分析整合出海氣間代表能量傳輸的客觀潛勢指數之外,同時也將配合QuikSCAT 所反演出的風場資料估算代表天氣系統動力之渦度值,結合兩項分別代表熱力與動力指標參數進行海面上海氣環境場的四維空間分析。研究中亦將利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s)研究進行大範圍的海氣及大氣環境背景分析的可行性,嘗試瞭解颱風生成的大環境場。期望能再透過大量的個案分析,歸納出颱風生成前兆的潛勢偵測因子,並進而建立早期預測颱風生成之作業預報模式,未來即可以供其他相關子計劃與作業單位之應用。 研究期間:9608 ~ 97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显示于类别:[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44检视/开启


    在NC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