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36057522      線上人數 : 34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99


    題名: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 (1950-1996)
    作者: 陳雪玉;Hsueh-Yu Chen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關鍵詞: 地方政治;閩客;族群;桃園
    日期: 2003-07-10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30:23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桃園台地在清代漢人拓墾以來,因同族群聚居自然形成南桃園與北桃園的區 分,北桃園六鄉鎮以閩南人為主,南桃園六鄉鎮以客家人為主,此南北桃園對立 的情形表現在分類械鬥上。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很明顯可看出南北客閩區分現 象。到1945 年中華民國政府統治時期,在1948 年二二八事件後為收覽人心,於 1950 年實施地方自治,使早已形成的閩客族群對立更加白熱化,因地方選舉更形 成閩客二元地方派系,尤其縣長一職行政資源充裕,更成為閩客雙方爭奪的目標。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威權統治下,為避免某一地方派系壯大威脅到其政權, 不讓任何一方派系獨大,也為了政治和諧,國民黨與地方派系協商下,達成一不 成文的君子協定,形成全台獨特的閩客輪政現象,為平衡閩客族群,在縣長與議 長人選,分由南北區不同族群人士出任,如此相安無事有35 年之久,中間雖曾出 現許信良脫黨參選一事,但執政半年就下台。 在地方選舉中,由當選的縣長及議員也可以看出影響桃園選舉的地方勢力, 有國民黨團組織,包括黨部組織、眷村、救國團、民眾服務站等。農民組織包括 農會、水利會、漁會等。經濟組織包括客運系統、金融系統、工會等,權力家族 以宗親會團結性最強。這些地方社團雖無南北之分,但大部分掌控在國民黨手中。 一般來說選舉層級越高,國民黨掌控的影響力越大,選舉層級越低則地方派 系主導權越大,但由桃園縣的縣長及議長當選人青一色是國民黨籍人士出任,可 知在戒嚴時期不准許人民組黨規定下,只有少數的無黨籍人士當選縣議員,在共 十三屆議會中,非國民黨籍的議員,都未超過40%。雖然民進黨在1986 年成立, 而民進黨議員出現要到1990 年的第十二屆議會,民進黨籍也只佔議員中的7.14% 相當少,1994 年的第十三屆議員中,民進黨籍議員佔11.67%稍多,但對整個縣政 仍沒有多少主導權。 其實在縣政事務上,不管是閩客、外省籍、原住民的議員,在縣政質詢時仍 以自己鄉鎮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儘量爭取本鄉的建設以繁榮家鄉。但縣長就有不 同考量,因是一縣之長,不論是南區或北區人士當選,其重大建設常要考量南北 平衡問題,所以常是南北各建一個。在其他縣市的重大建設常一縣市只有一個, 桃園縣卻特殊的出現二個的現象,如設立縣立文化中心分兩館而建、縣立完全中 學也是南北各一所、巨蛋體育館同樣南北各建一個、東西向快速道路也是南北各 一條、工業區的設立也平均分佈在南北兩區。雖然到後來因劉邦友縣長去世,使 一些政策未能實現,但在當初規劃時確實是南北各一,以收平衡南北之效,否則 不論是同黨籍議員,也會毫不留情的批評並爭取建設。 由閩客對北桃園、南桃園地方建設的爭取,最能看出閩客之爭。
    顯示於類別:[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