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540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0990/80990 (100%)
造访人次 : 43347071      在线人数 : 88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5404


    题名: 以地震層析法推求台灣北部地區的速度構造並探討流體的可能分佈
    作者: 林靜怡;Jing-Yi Lin
    贡献者: 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台灣北部;震層析法;速度構造;p/Vs;體構造;體分佈;分融熔;隙率
    日期: 2001-07-18
    上传时间: 2009-09-22 09:53:21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研究將柔性網格的設計技巧加入地震層析法中,以提高波線較密地區的解析度情況下求得台灣北部地區P波波速和Vp/Vs比值的分佈。逆推過程中我們使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所提供的3770個地震的資料,其中共有83107筆P波和44412筆S波的到時記錄。首先我們用棋盤式測試的方法求得最適當的網格間距,並將波線經過較少的網格點值鏈結到其附近的主要網格點值上。逆推結果分別以解析矩陣、導數加權總和、波線通過數總和及特徵模型測試等方法來探討其解析度的好壞在空間分佈的情況。 逆推結果顯示,在0∼4公里深時,台灣東部有呈帶狀的低P波波速分佈,其位置與梨山斷層吻合,而在其左側的雪山山脈則呈現相對高的P波和S波速度。另外,西部麓山帶也有低P波和S波速度分佈,其深度可達7公里,推測可能是此區有厚的沈積物存在的關係。同時,西部麓山帶下也有高的Vp/Vs比值分佈,其範圍從沿海附近地區向下及向內陸延伸到雪山山脈下方約20公里處,推論此異常可能是因為存在高的含水飽和度所造成,而其向東傾斜的分佈型態,則可能和西部麓山帶的逆衝斷層構造有關。宜蘭平原北部的淺部4公里內也有高的Vp/Vs異常出現,因為此處也有低的Vp和Vs值且其出現位置與沖繩海槽延伸到宜蘭平原的擴張中心位置吻合,推測可能因為沖繩海槽沿中心軸向兩側的擴張作用使得地表凹陷、沈積物充填和含水飽和度高所造成。另外,本研究也發現沿東經121.75度左右有極高的Vp/Vs比值伴隨低的S波速度分佈,越往北方這些異常區域的分佈越深,經與隱沒中的菲律賓海板塊位置比對,我們發現此異常區域出現在隱沒板塊的上緣,推測可能與板塊隱沒伴隨的岩漿作用有關,但其真正成因仍待未來進一步釐清。
    显示于类别:[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在NC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