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2739380 線上人數 : 274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地球科學學院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545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5454
題名:
班達海岩心MD012380之磁學研究: 80萬年來赤道暖池區之古環境變遷
作者:
黃尹聖
;
Yin-Sheng Huang
貢獻者:
地球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環境變遷
;
古地磁
;
班達海
日期:
2003-06-24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54:20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班達海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印澳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是南半球的低緯度邊緣海,且位於太平洋暖池區(Pacific Warm Pool)中,為地球大氣熱量供應與水氣的重要來源,也是全球氣候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本研究利用國際古海洋全球變遷計畫(International Marine Global Change Study:IMAGES)的第七航次,在班達海所鑽取的岩心MD012380來進行磁學實驗分析,磁學分析包括磁感率、自然殘磁、逆磁滯殘磁及等溫殘磁的實驗。由實驗結果的分析,本研究嘗試重建班達海的古地磁場演變模式,並由此得到岩心年代控制的資訊,配合氧同位素地層的資料,進一步探討班達海的古環境變遷。 在古地磁場的重建工作上,我們利用翟氏(Zijderveld)分量圖,配合自然殘磁的實驗結果來決定特徵殘磁的方向,得到古磁偏角和古磁傾角。再以自然殘磁和逆磁滯殘磁的比值來模擬古磁場的相對強度。由古磁場的強度與方向之變化,配合已發表的文獻資料,可發現本岩心的年代剛好跨過布容(Brunhes)正向期和松山(Matuyama)反向期的界面,約包含過去83萬年的沈積年代,並且在布容正向期中發現7個反轉事件(reversal event)和4個磁極遊移(excursion)異常。 利用岩心的年代模式,再配合氧同位素地層資料,本研究岩心之氧同位素地層約至第20階。由此可探討岩心點址附近古氣候變化(冰期、間冰期)的變動情形。再結合磁學參數(包括磁感率、S比值、HIRM、BIRM 及ARM/c 等)的變化,可以進一步探討此區的古環境變遷模式。班達海 在冰期時氣候較冷而乾,沈積量減少、沈積物氧化度較大且粒度較粗;在 間冰期時則恰好相反,且本區域附近在80萬?30萬年前有火成物質沈積,特別是在70萬?60萬年前有較大規模的沈積量。由岩心中沈積物沈積特性的探討,我們判斷班達海冰期時由島嶼和陸棚區沖刷下來沈積物較多,包括來自爪哇群島與澳洲北部部份,及冰期時露出海水面的爪哇海、帝汶海與阿拉福拉海等陸棚區域。間冰期時淺海的陸棚沒入海水中,由太平洋、印度洋之洋流所帶來的沈積物則增加。
顯示於類別:
[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