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36760826      線上人數 : 38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7203


    題名: 鋰離子電池材料鋰-錳-鈷氧化物之結構與磁性研究
    作者: 楊仲準;Chun-Chuen Yang
    貢獻者: 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鋰離子電池;Lithium ion battery
    日期: 2000-06-28
    上傳時間: 2009-09-22 10:52:13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論文使用中子繞射,透過Rietveld結構精算法,分析樣品LiMn2O4於室溫下之晶體結構。結果顯示室溫時LiMn2O4屬於正方晶系中Fd m空間對稱的尖晶石結構。以相同方法分析於Mn原子位置摻雜20% Co之 Li(Mn/Co)2O4樣品,結果顯示室溫時此樣品為兩相共存,其中73%為正方晶系中Fd m空間對稱的Li(Mn1.81Co0.19)O4;而27%為長方晶系中具Fddd空間對稱的Li(Mn1.37Co0.63)O4。由結構分析顯示出Co的摻雜會破壞樣品結構的對稱性,造成此結構相的分離。 針對樣品LiMn2O4的中子磁繞射實驗,在80 K到1.8 K之間發現三個米勒指標分別對應為{0 1 ½}、{0 1 1}、{1 1 0}的磁繞射峰出現。主要是來自於Mn3+離子間的反鐵磁排列造成的短程磁相關,在1.8 K時其相關長度大約為300Å;30 K以下的磁繞射譜圖亦發現一米勒指標為{1 1 1}之繞射峰,其主要來源為Mn4+離子間的鐵磁排列所造成短程磁相關,在1.8 K時相關長度大約為50Å。由於Mn3+之間較強的磁矩交換作用,故在磁有序參數實驗上發現Mn3+先於80K時克服熱擾動而開始自發磁相關,迄於40K時Mn4+才開始發生磁相關,形成Mn離子的兩階段磁相關現象。這些實驗顯示也了Mn3+離子和Mn4+離子並非均勻的交錯配置在空間中,而是各自形成區域性叢集的現象。 在交流磁化率實驗上。三個Li(Mn/Co)2O4摻雜Co比例為0%、10%、20%的樣品,由300 K到1.8K以Curie-Weiss定律去擬合,發現依序分別在90K、150K、150K時脫離順磁態。對照中子磁有序參數實驗分析不含鈷的樣品可知,90K脫離順磁態的原因是由於Mn3+開始發生的反鐵磁相關造成。在30K附近,三個樣品都發現一隱沒的峰值,同樣對照中子磁有序參數實驗可知,其來源是Mn4+的鐵磁相關。而在118K處以及75K處,摻雜鈷10%、20%的樣品較無摻雜Co的樣品多出兩磁化率峰。由外加直流磁場的磁化率實驗,推論其可能來源為摻雜的鈷所造成的磁擾動。
    顯示於類別:[物理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