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7203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18.223.205.84
姓名 黃倖慧(SING-HUEI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客語能力認證政策對話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觀點
(A Study on the Policy Dialogue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從政策利害關係人角度,針對客語能力認證政策展開政策對話。首先運用問卷發放方式,以Burton政策行銷模式為分析架構,廣泛蒐集參與客語能力認證之考生對此政策之基本認知;承接量化研究結果分析,並採用政策之綜合分析與論證溝通,展開質化深度訪談及焦點座談。深度訪談分為政府組、專家學者組以及客家社團組;焦點團體則舉行兩場,其中A場以客語教師為主軸,B場則為通過客語能力認證之考生。
研究發現包括:(1)客語能力認證政策參與者之認知:政策配套措施以國家考試增用客語人才比例最高,且缺乏客語使用環境、沒有完善配套措施等因素皆會降低其考試意願;(2)政策目標執行之公正性與適當性:尚有教材、拼音、閱卷標準、學術承辦單位、資源排擠、就業市場缺乏、客語環境缺乏、客語支援教師等問題;(3)政策效能與效率:除提升客語教師就業之效能外,認證本身之效用並不顯著;(4)政策執行過程:現階段交流對象以行政院客委會為主要單位,再者,為各相關社團,第三,從網站獲取相關資訊;而未來所需交流對象主要為行政院客委會,再者為學校、教育部等;(5)政策綜合影響面向:未來尚面臨客家認同、缺乏客語相關就業市場、客語之年齡斷層、缺乏客語使用環境等挑戰。
摘要(英) This study conducts a policy dialogue on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from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First, it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est takers’ perception of the policy based on Burton’s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policy marketing mod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policy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s are adopted. Interviewees are recruited from the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 fields, and Hakka clubs. There are two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 & B): Hakka 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interviewees in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 A, while Hakka test takers are the primary interviewees in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 B.
Results suggest that: (1) policy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the largest percent of policy support measures is to increase Hakka personnel through national examination; however, immature Hakka-speaking environment and inadequate support measures will decrease test takers’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test; (2) the legitim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policy goal: there are unsettled issues involving teaching materials, spelling, marking standards, academic sponsors, resource exclusion, marginal labor market, short of Hakka-speaking environment, and Hakka teachers; (3) policy efficacy and efficiency: except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Hakka teacher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he efficacy of certification is insignificant; (4) the process of policy execution: current subject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s still Council of Hakka Affairs, and the secondary subjects of information are Hakka clubs; besides these subjects of information, Hakka language learners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websites. In the future, the subject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re Council of Hakka Affairs, schools,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5) comprehensive policy influence: future changes include Hakka identities, lack of Hakka-oriented labor market, generational gap in Hakka-speaking population, and insufficient Hakka-speaking environment.
關鍵字(中) ★ 焦點團體
★ Burton政策行銷模式
★ 利害關係人
★ 政策對話
關鍵字(英) ★ Focus Groups
★ Policy Dialogue
★ Burton’s Policy Marketing Model
★ Stakeholder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政策背景 11
第二節 本土語言能力認證之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政策設計 19
第四節 政策執行 22
第五節 政策利害關係人觀點 24
第六節 政策對話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0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6
第四章 客語能力認證政策之量化分析 51
第一節 量化分析構面 51
第二節 量化資料結果分析 54
第五章 客語能力認證政策之質化分析 67
第一節 政策目標執行公正性與適當性分析 68
第二節 政策效能與效用分析 112
第三節 政策執行過程分析 124
第四節 政策綜合影響之未來挑戰分析 13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7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61
壹、中文部分 161
貳、西文部分 165
附錄一 問卷題目 167
附錄二 深度訪談大綱 171
附錄三 焦點團體訪綱 172
附錄四 客家基本法 173
附錄五 客語能力認證作業要點 175
附錄六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薪傳師資格認定作業要點 176
附錄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薪傳師傳習補助作業要點 178
附錄八 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 181
附錄九 提升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師資專業素養改進措施 18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皓平(2009)。析論適宜之政府施政效能評估。國改評論,內政(評)098-223號。
丘昌泰(2005)。公共政策。高雄:巨流。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8)。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2010年3月23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1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08)。提升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師資專業素養改進措施。2010年3月23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4118/ch05/type2/gov40/num8/Eg.htm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09)。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薪傳師資格認定作業要點。2010年3月23日,取自http://master.hakka.gov.tw/cp.asp?xItem=979&ctNode=386&mp=1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09)。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設置客語能力認證暨推廣中心補助作業要點。2009年6月19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4128/ch02/type2/gov14/num3/Eg.htm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09)。客語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第二條修正條文。2009年6月19日,取自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5047/ch02/type3/gov14/num3/Eg.htm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10)。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勵國民中小學學校參加客語能力認證績優作業要點。2010年3月23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6052/ch02/type2/gov14/num2/Eg.htm
行政院客委會(2008)。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出版者。
行政院客委會網站(2008)。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7年施政績效評估報告2010年3月31日,取自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7506&ctNode=2132&mp=
2013
行政院客委會網站(2008)。客家電子報,171期。2009年5月20日,取自
http://www.ihakka.net/epaper/970502/
行政院客委會網站(2009)。客語能力認證中級暨中高級考試報考人數、通過人數統計表。2010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hakka.gov.tw/public/Attachment/911119543971.pdf
行政院客委會網站(2009)。客語能力認證初級考試報考人數、通過人數統計表。2010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hakka.gov.tw/public/Attachment/911119542271.pdf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客家基本法。2010年3月23日,取自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64037&ctNode=2123&mp=
2013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1)。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辦法。2009年6月20日,取自http://law.apc.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2089&K
eyWord=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7)。公共政策。台北:智勝。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芝儀、廖梅花譯(合譯)(2001)。Srauss, A., & Corbin, J.著。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嘉義:濤石文化。
李慧娟(2004)。國小教師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客家語教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論衡。台北:智勝。
客家語言能力認證網(2005)。客家語言能力認證作業要點。2009年6月19日,取自
http://kaga.hakka.gov.tw/ct.asp?xItem=22496&CtNode=1460&mp=
100&ps=
客家雜誌社論(2007)。論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客家雜誌,(203)。
柯三吉(1990)。政策執行:理論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
洪志成、廖梅花(合譯)(2004)。Richard, A. K., & Mary, A. C.著。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varch)。嘉義:濤石文化。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奕華、許正妹(2010)。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台北:心理。
張淑珠(2005)。政策溝通的過程。載於張世賢(主編),公共政策分析(頁32-43)。台北:五南。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作業要點(2005)。
莊錦華(2007)。從客語認證談客語在台灣之永續發展。載於鄭錦全等(主編),語言政策的多元化思考(頁143-157)。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品全(2009)。政策規劃之中觀分析—以客語能力認證為例。論文發表於東海大學政治系,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台中。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
曾慧青(2008)。推展客語教育需質量兼俱。國家政策論壇,教文(評) 097-061號。
黃美金(2003)。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29),5-27。
楊正聯(2006)。公共政策對話:自由、對等、公開。人文雜誌,(1)。
葉嘉楠(2005)。原住民語言文化保存政策評估:以語言認證及語言學習為例。中華行政學報,(2),7-22。
詹中原(2006)。全球治理下國家公共政策的影響指標:理性選擇制度論的觀點。國改研究報告,憲政(研) 095-019號。
趙曉美等(2006)。國小實施客家語教學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125-152。
簡宏江(2004)。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執行困境與對策:政策設計觀 點。教育政策論壇,7(1),19-40。
貳、西文部分
Acland, A. (2000). Uncovering the roots of stakeholder dialogue, Elements Magazine, 1(1).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2009). A short guide to dialogue.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0, from http://www.afsc.org/nymetro/ht/a
/GetDocument Action/i/70033
Burton, S. (1999). Marketing for Public Organizations: New Ways, New Methods, Public Management ,1(3), 375-85.
Crouch, L., Schwartz, B., Healey F. H., & DeStefano, J. (1997). Education Reform Support. ABEL Technique Paper, 4, 30-32.
Daboub, A. J., & Calton, J. M. (2002). Stakeholder learning dialogues: How to preserv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in network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41, 85-98.
Freeman, R. E.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Publishing.
Frooman, J. (1999). Stakeholder Influence Strateg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2), 191-205.
Kaptein, M., & Van T. R. (2003). Towards effective stakeholder dialogue.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08(2), 203-224.
Maclagan, P. (1999).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participative process.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8(1),43-49.
Mayer, R. R. (1985).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cNamee, S., & Gergen, K.J. (1999). 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Dialogue.Thousand Oaks, CA: Sage.
Perret, A. (2003). BNFL National Stakeholder Dialogue: A case study in public affairs.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3(4),383-391.
Peter, S. A., & Celico, K. P. (2003). Policy Dialogue.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0, from http://www.beyondintractability.org/essa
y/policy_dialogue/
Pricopie, R. (2009). Policy Dialog: The Missing Link In The 2008 Romanian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Vaccination Program. Transylvanian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 92-109.
Schneider, A. L., & Ingram, H. (1988). Systematically pinching idea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desig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8(1), 61-80.
Seth, T. (2000). Forms of talk in policy dialogu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dversarial and collaborative discourse.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3(1), 1-17.
Swanson, D. L. (1999). Toward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business and society: A research strategy for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3), 506-521.
Torjman, S. (2005). The Group of Six. Ottawa: Caledon Institute of Social Policy, April.
Visser, W., & Adey, M. (2007). A New Model of Business-Government Policy Dialogue on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the Corporate Leaders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University Cambridge Programme for Industry Research Paper Series,3.
指導教授 陳定銘(D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10-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