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723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18.118.193.123
姓名 彭開琼(Kai-Chiung P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績效衡量之研究:平衡計分卡的觀點
(Taoyuan County Communit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tudy by Balanced Scorecard)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針對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為研究對象,對其績效衡量進行研究,選用量化與訪談為分析工具,如深入訪談、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假設檢定、Pareto圖分析、雷達圖分析與變異數分析等,提供社區營造組織等非營利組織進行績效衡量之參考,藉由五個構面(學習及成長、財務、顧客、內部流程與使命)的均衡發展,提升社區營造組織的經營績效,進而達成社區營造的目標。
本文研究目的有三個,分別為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現況分析、應用平衡計分卡探討社區營造績效與對其績效提升給予建議。
桃園縣人民團體共有25類共有1876個,以社會服務慈善、學術文化團體與體育團體三類數量最多,本文討論的社區營造組織常被分至其他類中;政府部門補助社區營造組織的方式主要分成培力社區、活力社區、新故鄉計畫與旗艦社區四大類,桃園縣以龍潭鎮、中壢市與桃園市的社區營利組織較為活躍。北桃園7個市鎮受培力社區與活力社區補助的社區營造組織數量為50個,南桃園6個市鎮受補助的數量為58個,明顯地有些差異,且會影響社區營造組織的財務構面。
依平衡計分卡的五構面分析觀點,本文分析結果發現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於學習成長、顧客構面表現較佳,內部與使命構面表現普通,財務構面明顯欠佳。
在績效提升方面,學習與成長構面宜加強未來發展重點的擬定;顧客構面建議提高民眾參與誘因與聯絡資料的取得保存;內部構面方面,建立良好地職志工考核標準與職前訓練;使命構面方面,可由創造地方特色進行,財務構面方面,宜建立多元資金來源並力求收支均衡。
摘要(英) This paper studi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of Taoyuan County Community, us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ol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Balanced Scorecard (BSC), hypothesis testing, Pareto chart analysis and radar analysis. BSC provided five dimensions , such as learning and growth, financial, customer, internal processes and mission, and improved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關鍵字(中) ★ 績效
★ 社區營造
★ 非營利組織
★ 平衡計分卡
關鍵字(英) ★ Performance
★ BSC
★ Community building
★ non-profit organization
論文目次 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績效衡量之研究:平衡計分卡的觀點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0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0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營造與非營利組織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平衡計分卡與績效衡量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平衡計分卡與非營利組織相關研究 23
第三章 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概況 30
第一節 桃園縣人民團體概況 30
第二節 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與相關補助計畫 34
第三節 桃園縣社區營造組織相關訪談 42
第四章 實證分析與討論 54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五構面的問卷結果彙整 54
第二節 無母數統計分析:卡方齊一性檢定 ..71
第三節 有母數統計分析:變異數分析 ..81
第四節 討論與比較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4
表目錄
表1-1 信度測試 05
表3-1 桃園縣人民團體概況 33
表3-2 桃園縣社區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營造計畫 38
表4-1 學習成長構面問卷結果 57
表4-2 顧客構面問卷結果 58
表4-3 內部流程構面問卷結果 59
表4-4 財務構面問卷結果 60
表4-5 使命構面問卷結果 61
表4-6 五構面問卷結果彙整 65
表4-7 學習及成長構面之敘述統計 67
表4-8 顧客構面之敘述統計 68
表4-9 內部流程構面之敘述統計 68
表4-10 財務構面之敘述統計 69
表4-11 使命構面之敘述統計 70
表4-12 南北桃園之學習成長構面 73
表4-13 南北桃園之顧客構面 73
表4-14 南北桃園之內部流程構面 74
表4-15 南北桃園之財務構面 74
表4-16 南北桃園之使命構面 75
表4-17 職志工人數多寡之學習成長構面 75
表4-18 職志工人數多寡之顧客構面 76
表4-19 職志工人數多寡之內部流程構面 76
表4-20 職志工人數多寡之財務構面 77
表4-21 職志工人數多寡之使命構面 77
表4-22 績效高中低之學習及成長構面 78
表4-23 績效高中低之顧客構面 79
表4-24 績效高中低之內部流程構面 79
表4-25 績效高中低之財務構面 80
表4-26 績效高中低之使命構面 80
表4-27 南北地區對學習及成長構面ANOVA表 81
表4-28 不同地區對平衡計分卡五構面ANOVA表 82
表4-29 不同職志工人數對平衡計分卡五構面ANOVA表 82
表4-30 不同績效對平衡計分卡五構面ANOVA表 83
表4-31 平衡計分卡五構面之卡方檢定彙整 84
表4-32 平衡計分卡之變異數檢定彙整 8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09
圖2-1 非營利中介組織比較分析架構 26
圖2-2 公共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平衡計分卡 27
圖2-3 客家創意米食平衡計分卡 28
圖2-4 社區營造組織與平衡計分卡 29
圖3-1 桃園縣人民團體組成 32
圖3-2 各鄉鎮與社區營造計畫 41
圖3-3 各鄉鎮之非營利組織分布圖 48
圖4-1 學習及成長構面 62
圖4-2 顧客構面 62
圖4-3 內部流程構面 63
圖4-4 財務構面 63
圖4-5 使命構面 64
圖4-6 資料處理過程說明 72
圖4-7A 桃園縣北部NPO之BSC績效 85
圖4-7B 桃園縣北部NPO之BSC績效 85
圖4-8A 桃園縣職志工人數多NPO之BSC分佈 86
圖4-8B 桃園縣職志工人數中NPO之BSC分佈 86
圖4-8C 桃園縣職志工人數少NPO之BSC分佈 86
圖4-9A 桃園縣高績效NPO之BSC分佈 88
圖4-9B 桃園縣中績效NPO之BSC分佈 88
圖4-9C 桃園縣低績效NPO之BSC分佈 88
圖4-10 平衡計分卡五構面績效Pareto圖 89
圖5-1 社區營造組織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 9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ABC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2001,《策略核心組織:以平衡計分哪有效執行企業策略》,原著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台北:臉譜。
2.方雅慧,2008,<偏鄉社區營造之啟動:宜蘭社區大學的課程案例>,《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卷第1期,頁65-95。
3.王注凱,2009,《採用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非營利組織研發專案績效評估之研究—以C研發機構為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丘昌泰,2007,政策篇。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534-562頁)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5.江大樹與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爲例>,《東吳政治學報》,第26卷第1期,頁87-142。
6.吳安妮,1997,<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34期,頁133-139。
7.吳明瑜,2005,《非營利組織智慧資本與績效評估之關聯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李永展,2006,<社區產業現況初探>,《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第77期。
9.李永展,2009,<全球時代下的台灣社區營造>,《國家與社會》,第7期,頁1-27。
10.李孟訓與許雅琪,2008,<休閒農場經營績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從平衡計分卡的觀點>,《農業經濟叢刊》,第14卷第1期,頁1 11-148。
11.李怡萱,2008,《客家花布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資源基礎為觀點》,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杜榮瑞,2000,<以平衡計分卡之觀點談會計教育及其改革>,《會計研究月刊》,第179期,頁12-13。
13.沈雅琪,2007,《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營造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林均屏,2008,《客家創意米食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觀點》,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林惠玲與陳正倉,2009,《應用統計學第四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16.林鼎棋,2008,《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社區營造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17.邱連枝與官有垣,2009,<非營利社區文化產業的運作與影響:苗栗縣社區營造組織的兩個個案研究>,《國家與社會》,第7期,頁29-86。
18.柯承恩,2000,<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頁75-81。
19.柯承恩,2000,<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4期,頁79-83。.
20.胡玉明譯,2004,《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平衡計分卡》,原著Paul R. Niven。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1.夏忠堅,1997,《大家來打拼──教會參與社區營造手冊》。台北: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22.孫煒,2008,《第三部門的治理機制:課責議題,第三部門的政策環境與治理機制》,台北:智勝文化。
23.徐明莉,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聯盟的績效指標建構-以殘障聯盟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4.張惠蓮,2008,<非營利組織整合行銷傳播績效之研究>,《明新學報》,第34卷第2期,頁93-115。
25.莊文忠、徐明莉與張鐙文,2009,<非營利組織的議程設定與政策倡議的形成:質化研究的檢證>,《公共行政學報》,第33期,頁121-163。
26.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台北。
27.陳其南,2005,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邏輯。載於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主編),2004文化創意產業年報(3.3.1-3.3.5頁),台北:經濟部。
28.陸宛蘋,1997,<亞洲協會「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需求診斷研究>,《亞洲協會研究報告》。
29.彭渰雯與巫偉倫,2009,<非營利組織參與治理的代表性與課責-以出版品分級評議爲例>,《臺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3期,頁87-123。
30.黃世輝、宮崎清,1996,〈從產品設計到社區設計-談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與方法〉,《台灣手工業》,第60期,頁4-29。
31.黃煌雄,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
32.葉智魁,2002,<發展的迷思與危機-文化產業與契機>。《哲學雜誌》,第38期,頁4-25。
33.葉嘉楠與施婉婷,2009,<平衡計分卡應用於公部門之研究-以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爲例>,《中華行政學報》,第6期,頁197-231。
34.劉立偉,2008,<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第35卷第4期,頁313-338。
35.鄭丁旺,2000,《中級會計學(上)、(下),第七版》。台北:鄭丁旺發行。
英文部分
1.Alfirević, Nikša; Pavičić, Jurica; Adžić, Bojana; Šimurina, Jurica; Bratić, Vjekoslav. 2005. “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 Approach to Performance of a Nonprofit in the Transition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the Commercial Trade Union of Croatia (CTU),” in Enterprise in transition / Crnjak-Karanović, Biljana, ed., Split-Bol : Ekonomski fakultet – Split, NE.
2.Chow, E., W. Lee, and M. Solt. 1997.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70, No. 1, pp. 105-123.
3.Cohen, D. K., March, J. G., and Olsen, J. P. 1972.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17, pp.1-25.
4.Corinne Schalm. 2008. “Implementing a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in a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nd Policy, Vol. 13, No. 1, pp. 8-14.
5.Drucker, P. E. 1990. “What business can learn form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89, No. 4, pp. 88-93.
6.Drucker, P. F. 1997. Developing Management and Managers, 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NY: Harper’s College Press.
7.Huang Hao-Chen. 2009.“Designing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strategic planning: A balanced scorecard perspectiv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6, No. 1, pp. 209-218.
8.Jantjes, Anthea. 2008. An analysis of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City of Cape Town: from Legislation to Implementation, Stellembosch University press, South Africa.
9.Kaplan and Norton. 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0.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1.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 1992.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2.Maris Martinsons, Robert Davison and Dennis Tse. 1999.“The balanced scorecar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Vol. 25, No. 1, pp. 71-88.
13.Michalska J. 2005. “The usag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62-163, No. 15, pp. 751-758.
14.Newman, W., and H. Wallender. 1978. “Managing not-for-profit enterpri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6, pp.25-31.
15.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16.Steven Rathgeb Smith. 2010. “Nonprofit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40(2), pp. 129-152.
17.Wates, N. and C. Knevitt. 1987. Community Architecture: How People are Creating Their Own Environment, London: Penguin Books.
18.Wen-Cheng Chang, Tsuilin Kuo and Anne Wu. 2010. “The Successes in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A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Study”, AAA 2010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ction (MAS) Meeting Paper.
網址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07.02,<樂活茶香好客村—龍潭鄉三洽水地區>,網址: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8881。
2.桃園縣政府社會處,2008.07.01,<立案人民團體-桃園縣立案人民團體名冊>,網址: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39&site_content_sn=4114。
3.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0.07.02,<社區總體營造>,網址:http://www.tyccc.gov.tw/index.asp。
4.桃園客家,2010.07.02,<客家鄉社區營造>,網址:http://www2.tyccc.gov.tw/tyccc1/hakka12/focus_1.htm。
5.桃園縣社區總體營造,2010.07.02,<山頂動人愛家騎遊團>,網址:http://www2.tyccc.gov.tw/tycomm/p31.asp?tag=show&mid=TYCOMDEV_MAINCAT_0411_0002&sid=TYCOMDEV_SEMICAT_0503_0002&mname=%AC%A1%A4O%AA%C0%B0%CF。
6.桃園縣蓮花文化休閒網站,2010.07.02,<計劃起源>,網址:http://lotus.cmsa.org.tw/default01.htm。
7.台灣社區通,2010.07.02,<組織基本資料>,網址:http://sixstar.cca.gov.tw/blog/j470313/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CommunityView。
8.新生命動力協會,2010.07.02,<希伯崙協會簡介>,網址:http://www.lifeal.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1&Itemid=91。
9.桃園社區總體營造,2010.07.02,<平鎮立體我家委員會>,網址:http://www.tagala.tw/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41&blogId=222。
10.台灣社區新聞網,2010.07.02,<社造串門子 / 社造十年的回顧與前瞻 親手打造 自家桃花源 白米木屐傳奇VS.基國派天堂之鑰>,網址:http://www.comnews.gio.gov.tw/topic/topic_07.aspx?articale_id=339。
指導教授 周錦宏(Chin-Hung Chou) 審核日期 2010-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