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4306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3.147.103.234
姓名 廖振祥(Cheng-Hsiang L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工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實施精實六標準差改進製程良率-以機頂盒表面黏著技術為例
(Implementing lean six sigma for improving yield rate–A case of SMT of STB products)
相關論文
★ 應用MFM 與PPM 監控協同設計之執行流程★ 應用DSM與DRFT於汽車電子之協同開發流程
★ 一協同設計專案團隊組成方法- 以安全監視器產品為例★ 應用認知工程開發全球化光纖通訊系統
★ 羽絨產業策略規劃-應用品質機能展開分析法★ 重電業協同專案管理績效之研究-以變電所統包工程為例
★ 以屬性導向新產品開發之流程塑模與分析– 以醫療器材產業為案例★ 以品質機能展開法應用於主管管理職能之建構
★ 應用參考模型以及流程建模改善供應鏈績效-以投影機產業為例★ 協同產品開發之流程管理 - 以汽車零件為例
★ 配電系統之高壓電纜接頭供應商評選★ 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於產品開發之流程分析-以刀鋒式伺服器為例
★ 太陽能模組產業之決策營運研究★ 新產品開發階段導入替代料之流程建模及潛在風險分析
★ 應用實驗設計研發PET複合膜及改善厚膜翹曲問題★ 應用先期產品品質規劃系統開發新產品-以工業電腦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自二次大戰後的十年是台灣的經濟起飛的轉捩點。而電子製造業正是在這個時期逐漸的發展起來。從七零年代小型的計算機等消費產品起家,到九零年代後期,更是發展出EOM/ODM/OBD的代工模式與研發設計生產及自有品牌的創建,其多項產品跨越全球50%的佔有率。電子製造業的發展史可說是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項指標。
  本論文研究的目標是以精實六標準差(LSS)來提昇電子製造業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生產技術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之良率為研究的方向。藉由精實六標準的手法來分析SMT製程中的變異點、不良發生原因,進而管控與改良其製程的變數,來提昇其產出的良率。
目前本公司所面臨到的問題是由於生產良率之不穩定,而導致後製程產生額外的重工成本與報廢成本。因為SMT是由人員/設備/原物料等三個主要因素所共構而成的製程,如何在透過精實六標準差的方法論,用DMAIC分析其產出不良的因素與過程,並予以改善與追蹤確認,使製程的變異得以管控,以提昇產出良率,降低成本。
摘要(英) The important 10 years after World War II is Taiwan economic growth up period. During this important 10 years, electronics industry rapidly grows up, and expands the enterprise size. At beginning in 1970, electronics industry only produced the simple consumer products as calculator. Till end of 1990, new manufacturing mode had been developed as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OBD(Own Brand Design), some of OBD products were occupied 50% market share on the world.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aiwan economic growth up history.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use LSS (Lean Six Sigma) to ramp up the producing yield rate in SMT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process that is necessary and key process in almost electronic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LSS management method to analyze the various elements, and take actions to improve processing key parameters. The eventually target is control the various elements to ramp up the yield rate.
So far, my company is facing a big problem with unstable producing yield rate that make company suffer in extra repair cost and scarp cost within bad products. Due to the construct of SMT process are by three parts, Operator/Equipment/Raw material. How to apply the LSS methodology in SMT process to get the various elements, and take improvement action to control the parameters to aim the yield rate target is the important issue need to solve.
關鍵字(中) ★ 六標準差 關鍵字(英) ★ SMT
★ LSS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一、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目的 ..........................................2
1-4 論文架構...............................................2
二、文獻探討...............................................3
2-1 六標準差...........................................3
2-1-1 六標準差之起源與發展...........................3
2-1-2 六標準差之定義 ................................4
2-1-3 六標準差之方法論...............................4
2-1-4 六標準差之應用情形.............................5
2-2 精實生產 ..........................................5
2-2-1 精實生產之起源與發展 ..........................5
2-2-2 精實生產之定義 ................................6
2-2-3 精實生產之方法論...............................6
2-2-4 精實生產之應用情形.............................7
2-3 精實六標準差.......................................7
2-3-1 精實六標準差之起源與發展.......................7
2-3-2 精實六標準差之定義.............................8
2-3-3 精實六標準差之應用情形.........................8
三、SMT製造流程 ...........................................9
3-1 SMT之定義 .........................................9
3-2 SMT之應用 ........................................13
3-3 SMT之製程介紹 ....................................17
四、研究方法與流程 .......................................25
4-1 研究方法 .........................................25
4-2 研究流程 .........................................26
4-2-1 精實六標準差之架構 ...........................27
4-2-2 定義(Define) .................................28
4-2-3 量測(Measure) ................................28
4-2-4 分析(Analyze) ................................28
4-2-5 改善(Improve) ................................29
4-2-6 控制(Control) ................................29
五、個案研究 .............................................30
5-1 個案背景與問題說明 ...............................30
5-2 DMAIC之流程展開 ..................................31
5-3 成果效益與分析 ...................................38
六、結論與建議 ...........................................39
6-1 研究成果 .........................................39
6-2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39
參考文獻 .................................................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Greg Brue, six sigma for managers,Mcgraw-Hill,2002年, page 6-30
﹝2﹞ 李友錚/賀力行,品質管理-整合性思維,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page 502-513
﹝3﹞ (日)鑽石.六標準差研究會著,六標準差簡單學-Six Sigma,陳美瑛譯,晨星山版有限公司,台中,2007年
﹝4﹞ 曾崇凱,實驗設計手法與品管趨勢-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台灣康寧科技公司,2004年12月03
﹝5﹞ 李麗女,「統計上的實驗設計(DOE)在6 Sigma的角色」,中華民國電子認證委員會,page 15-27
﹝6﹞ 張清波,「TPS、精實生產、精實六標準差」,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16-2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8年3月
﹝7﹞ 王亞屏,「什麼是六標準差?六標準差如何運作? 」,品質月刊,39卷3期,page 67-7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03月
﹝8﹞ 黃振育,「六標準差之探討」,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42-4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3月
﹝9﹞ 朱慧德/王摒非,「六標準差的威力」,品質月刊,40卷3期,page 49-54,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7月
﹝10﹞鄭榮郎,「六標準差最近流行的趨勢-重新思考 回歸原點」,品質月刊,39卷9期,page 61-6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9月
﹝11﹞鄭榮郎,「中小企業推動六標準差之實務觀點」,品質月刊,40卷2期,page 76-7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2月
﹝12﹞──,「完成6Sigma目標的22個行動步驟」,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19-2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13﹞──,「藉由6σ文化測度,進行6σ系統改造」,品質月刊,38卷11期,page 56-5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1月
﹝14﹞朱慧德,「六標準差與六標準差設計」,品質月刊,41卷1期page 74-7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5年1月,
﹝15﹞林建基,「要六標準差別因ISO而礙手」,品質月刊,41卷1期,page 72-7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5年1月
﹝16﹞詹昭雄,「發現國內企業六標準差BB人才」,品質月刊,38卷1期,page 92-9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月
﹝17﹞──,「國內六標準差定位與作法之總合看法(I)」,品質月刊,38卷3期,page 84-86,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3月
﹝18﹞──,「國內六標準差之定位與作法總合看法(II)」,品質月刊,38卷6期,page 72-7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6月
﹝19﹞──,「對國內六標準差作法之看法」,品質月刊,37卷11期,page 87-8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1年11月
﹝20﹞──,"Design For Speed and Six Sigma (DFSSS)"」,品質月刊,39卷5期,page 51-5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5月
﹝21﹞──,「DFSS開發流程,手法之調整」,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44-4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22﹞──,「國內企業對6σ應有之認知」,品質月刊,39卷5期,page 58-5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5月
﹝23﹞廖仁傑,「「ISO 9000:2000品質管理八項原則」與「六標準差的六個主題」之相關性」,品質月刊,40卷3期,page 39-41,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3月
﹝24﹞凌遠芳,「六標準差系統模式」,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26-3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25﹞林松茂,「六標準差與5S的推行」,品質月刊,45卷8期,page 31-3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9年8月
﹝26﹞──,「以6 Sigma手法達到良率提升並且消除浪費與提升顧客滿意度」,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36-41,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8年3月
﹝27﹞王森信,「以精實六標準差導向驅動開放式的創新與文化」,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32-3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8年3月
﹝28﹞──,「業務尖兵引爆六標準差」,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67-6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29﹞林公孚,「朱蘭談六標準差」,品質月刊,39卷4期,page 76-77 ,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4月
﹝30﹞──,「六標準差演進的回顧與展望」,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27-31,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8年3月
﹝31﹞蘇炳元,「六標準差中量測系統分析 (MSA) 在非製造流程的應用案例簡介」,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60-6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32﹞毛星云,「六標準差在電子製造業的實現」,品質月刊,40卷3期,page 57-6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3月
﹝33﹞李弘暉/吳瓊治,「以Six Sigma組織文化打造競爭優勢-美商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之個案分析」,品質月刊,39卷3期,page 73-77,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3月
﹝34﹞黃永東,「以六標準差理念建構供應鏈管理的品質績效」,品質月刊,40卷12期,page 36-4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12月
﹝35﹞黃永東,「以精實六標準差提升供應鏈管理品質」,品質月刊,40卷3期,page 33-3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3月
﹝36﹞──,「從六標準差探討醫療服務品質」,品質月刊,40卷7期,page 15-1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7月
﹝37﹞黎道明,「台灣電力公司新桃供電區營運處推行六標準差品質活動說明」,品質月刊,39卷9期,page 56-6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9月
﹝38﹞黃永東/馮聖為,「剖析製造業之精實六標準差的DMAIC作法」,品質月刊,44卷3期,page 41-4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8年3月
﹝39﹞李明賢/洪世明,「從統計製程管制邁向六個標準差─液晶顯示器業個案研究」,品質月刊,38卷8期,page 73-77,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8月
﹝40﹞莊益宗/呂南雄/洪明章,「應用六標準差改善低碳高硫鋼的煉製技術-中鋼公司案例」,品質月刊,45卷8期,page 11-2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9年8月
﹝41﹞周鈺璇/蘇朝墩,「應用精實六標準差改善物料配送績效」,品質月刊,45卷8期,page 23-3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9年8月
﹝42﹞廖日蓮,「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一):Project Charter 專案章程」,品質月刊,38卷10期,page 82-8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0月
﹝43﹞羅慶麟,「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二):流程圖 (Process Map)」,品質月刊,38卷11期,page 50-5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1月
﹝44﹞魏銘宏,「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三):要因矩陣圖(Cause and Effects Matrix)」,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53-5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45﹞鄭昔福,「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四):量測系統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56-5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46﹞陳志樺,「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五):製程(流程)能力分析 (Capability Study)」,品質月刊,39卷3期,page 71-7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3月
﹝47﹞林素霞,「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七):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FMEA)」,品質月刊,39卷5期,page 49-50,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5月
﹝48﹞林曉義,「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八):多變異數分析(Multi-Vari Study)」,品質月刊,39卷9期,page 53-5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9月
﹝49﹞張瀛文,「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九):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品質月刊,40卷2期,page 72-7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2月
﹝50﹞施淑惠,「六標準差相關工具應用之心得(十):控制計畫 (Control Plan)」,品質月刊,40卷3期,page 61-6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4年3月
﹝51﹞江行全,「6σ之核心精神-4P」,品質月刊,39卷5期,page 60-61,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5月
﹝52﹞王丕承,「P,Cpk和6個σ」,品質月刊,38卷7期,page 43-46,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7月
﹝53﹞楊錦瑤,「Six Sigma實戰-觀念植入篇」,品質月刊,38卷7期,page 47-4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7月
﹝54﹞王漢民,「以6標準差的精神談進料品質管理系統」,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64-66,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55﹞劉典嚴,「六個希格瑪是企管新魔法?」,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73-77,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56﹞周光漢,「六個標準差的另類思考」,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70-7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57﹞張公緒/孫靜,「應用兩種品質多變數診斷理論進行多因素管制與診斷的實務」,品質月刊,38卷8期,page 66-6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8月
﹝58﹞朱宏斌,「智識導向生產績效改善系統-KM-PAC」,品質月刊,39卷3期,page 78-8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3月
﹝59﹞謝東儒,「從六個標準差談專案管理」,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34-38,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60﹞傅懷慧/郭倉義,「創造企業對6 Sigma 文化的需求」,品質月刊,44卷期,page 70-72,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8月
﹝61﹞楊錦洲,「你對GE的6σ-program了解多少?」,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39-43,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62﹞邱宗永/莊清華,「企業推展6Sigma之十五項成功關鍵」,品質月刊,39卷1期,page 23-2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1月
﹝63﹞劉思辰,「企業推行六個標準差時,應注意的事項」,品質月刊,38卷11期,page 47-49,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1月
﹝64﹞邱玉芬/簡慧茹,「打造成功的績效策略管理-平衡計分卡」,品質月刊,38卷11期,page 53-55,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2年11月
﹝65﹞陳燕坦,「水平思考看6σ」,品質月刊,39卷5期,page 53-57,中華民國品質協會,2003年5月
﹝66﹞Kaven,「SMT於FPC製程與應用」,2010年12月,取自網路http://www.s-tek.com.tw/pdf/2008MR-SMTinFPC.pdf
﹝67﹞東之源公司,「東之源公司簡介」,2010年10月,取自網路http://www.gd-eastsource.com/FPC-4.htm
﹝68﹞林茂揚,「印刷電路板產業現況與展望」,2010年10月,取自網路http://info.fbs.com.tw/KM/NewsText/200502/0219.3.PCB%B2%A3%B7~%B2%7B%AAp%BBP%AEi%B1%E6-0502.pdf
﹝69﹞中華六標準差應用協會,「6σ簡介」,2010年12月,取自網路 http://www.sixsigma.org.tw/
﹝70﹞飛亞科技有限公司,「飛亞科技簡介-FPC-繁體中文」,2010年12月,取自網路 http://www.feya-tech.com/
﹝71﹞飛亞科技有限公司,「飛亞科技簡介-PCB-繁體中文」,2010年12月,取自網路 http://www.feya-tech.com/
﹝72﹞「Chapter 7 Quality management」,作者不詳,2010年12月,取自網路 http://www.slidefinder.net/c/chapter_quality_management/11523096/p4
﹝73﹞姜義炎顧問,「SMT& DIT Process」,2003年10月,微星科技有限公司教育訓練課程
指導教授 高信培(Hsing-Pei Kao) 審核日期 2011-5-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